最新网址:hbcjlp.com
而李贞早有准备,先是四面楚歌,瓦解了薛延陀军的军心,引得薛延陀军四散而逃,后是利用这几天挖的鸿沟与薛延陀军进行决战,成功的限制了薛延陀军的冲击力,将他们逼入绝境,最终全部歼灭。
说着容易做起来难,李贞这一系列操作环环相扣,完全将薛延陀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这一战之后,大唐的军队基本控制了薛延陀故地。
而薛延陀残余的人马,要么投降于唐朝,要么西迁,进入西域和西北,并入西突厥的地盘。
不过李贞并不满足,依旧分兵四掠,力争将薛延陀的地盘全部控制在大唐的麾下。
这不是李贞与李世民的不同,李世民与四周的少数民族和平相处,并不占领他们的地盘,这样做好的一方面是可以温和的与四周少数民族和平共处,特别是当中原王朝强大时,万邦来朝,很是壮观。
但这样做也有不利的一面,一但中原王朝衰落,那四周的少数民族实力未减,必然群起而攻之,从而极大损害国家的利益。
事实上,大唐之所以亡国,并不仅仅因为藩镇割据,更是因为内忧外患,内忧是藩镇,而外患就是土蕃等少数民族政权。
在原有时空的历史上,吐蕃人两次攻入大唐的首都长安,夺得了大唐的河西走廊等大片土地,吞并了安西四镇,使唐朝国力大衰。
所以,李贞的政策与李世民不同,尽可以的占据异族人的土地,消灭和同化异族的人口,使之成为大唐的一部分……
李世民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李贞是不同意的,李世民对四周少数民族的地盘并没有兴趣,只注重大唐的核心地区,但这种政策有弊病,在国家强大的时候,确实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万邦来朝,四周也会很和平。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