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这词是李贞所想,李世民觉得通俗易懂,很是贴切,所以亲手书写,准备放大后刻于碑上。
看着这纪念碑的地基,李贞心中长叹一声,口中朗声说道:“大唐逝去了英烈们,你们从此魂归此碑,与大唐同在!”
随后,李贞再次向李世民奏请,建英烈祠,将为大唐牺牲的将士牌位移至英烈祠四时供奉。
李世民此时病情刚刚好转一些,可以上朝理政,就要同意李贞的请求。
但却有大臣并不同意,认为建英烈祠英民伤财,现在不宜这样做。
人群中,老迈的李靖站了出来,李靖已年近八旬,身体又不好,很少参加朝议,但这些他也被邀请参加朝议。
李靖就说:“我带兵近三十年,亲眼看到无数的将士倒在为国征战的战场之上,他们很多都埋骨它乡,如果有了英烈祠,将战死英灵的牌位迁于英烈祠中,让他们魂归故里,他们也就可以地下瞑目,含笑酒泉了。
我已经八十多岁了,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在英烈祠与这些老伙计地下相聚了……”
说完这话,李靖已是老泪纵横。
程咬金也说:“这些年,为了大唐,将士们出生入死,不少人都说,他们不怕死,但却怕死后连个去处都没有,有了这英烈祠,将士们就再也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心为国征战杀敌。”
听了李靖与程咬金的话,百官沉默了下来,显然,两个人的话打击动了大多数人。
李贞目光环视百官一周,朗声说道:“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凝聚力,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凝聚力就是一盘散沙,早晚要亡国,而这凝聚力从何而来?就是百姓对国家的认可。”
“建立英烈祠,可以提振我大唐的民族精神,鼓舞斗志,也让所有人百姓看到,我大唐没有忘记为了大唐牺牲的人,这英烈祠将是我大唐精神所在,只要有英烈祠在,我大唐就可以凝聚人心,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