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对待身体,身体就会怎么对待你。《黄帝内经》说:“夫百病之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明、明店雨阳阳壹器软音屋处。天地万物,皆遵循阴阳节律,
人食五谷,与万物共沉浮、互交感,自然也受四时五行的影响。
失常就会生病,无节便会染疾。
人体的一切疾病,无不源于3件事: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情绪不稳。
饮食不节。
《本草纲目》说:“饮食不节伤人顷刻。饮食不加节制,吃得过饱,会损伤肤胃。三分饥饿,有助于补指益气,更利于健康。医学泰斗钟南山.87岁的高龄仍拮神学铄、走路带风,除运动健身外,得益于三餐不食过饱。
然而,面对世间美味,许多人只顾口腹之欲,无视身体康健,最终自食苦果。
南北明时期,宋明帝刘彧便是个饮食无节之人。据《南史》记载,他一顿能吃好几斤鱼缥和两百片腊肉。后来,他身患重病,仍不知节制,每顿依旧吃到肚撑才肯停下来。一次,他不顾宫人劝谏,坚持吃下几大碗肉片,最终因肠胃不堪单负,活活撑死。
《养生延年录》说:“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寿;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焉。“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不仅不能食得过饱,还不能过于油腻荤腥。自然界中,肉食动物都是尖齿,素食动物皆是平牙,人类有32颗牙齿:28颗是平牙,只有4颗是尖齿,可想而知,应少荤多素。
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三餐均衡搭配,有节有度,方能远离疾患,长命百岁。
起居无常
古时的先民,对阴阳时令十分重视。他们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子时入眠,卯时配来,是为顺应自然。子时(23:00至1:00);是今明两天的临界点,此时阴气最盛,阳气最弱。若在此时熬夜,将十分损耗气血,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
卯时(5:00至7:00),也是日出之时,是消肠胃、排青素的最佳时间。
此时醒来,利于人体新陈代谢,促进气血循环,也让一天的精力史加充沛。
古时候的人,以农耕为主,看似辛苦劳累,却筋骨强健,很少生病。
而今时的人,生活条件比古人优越百倍千倍,却常晚睡晚起。
导致年纪轻轻,便面色暗黄、精神萎靡、肌体无力。
消代名医张隐庵说:“起居有常,养其神也。“起居有规律,才能颐养心神,使精神抖擞、生命力旺盛。曾国藩初到京城任职时,因晚睡晚起,导致整个人精力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