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里有句话:“挡在你面前的,只有你自己。“永远记住,不断更新自己,打破自己。
知乎上有个问题:有哪些年轻人千万不能碰的东西?
有个高赞的答案是:能获得短期快感的事物。
美国社会学家芭芭拉把快乐分为两层,一种是消耗性的,另一种是补充性的。层次低的人,喜欢用消耗性的方式寻找快乐,如酗洒、赌博、刷剧、打游戏等;层次高的人,喜欢用补充性的方式创造快乐,如读书、学习、运动、艺术创作等。
很多人知道自律的好处,却间歇性自律,持续性放纵,活成了一个积极废人。但靠放纵制造的垃圾快乐,只有刹那的爽。快乐之后是落寞和放纵带来的无法弥补的黑洞。而靠自律带来的高级快乐,则会给你带来脱胎换骨的改变。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的作者张宏杰曾在银行工作。那时大家业务量少,闲来无事,就聚在一起打牌。大家都对此乐此不疲,过了一段时间只有张宏杰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于是他开始写作,接连出了好几本畅销书。后来,银行不景气,同事不得不面对转行困境时,才从麻将桌中回过神来。
而张宏杰那时已经成了知名学者和《百家讲坛》的特邀嘉宾。
垃圾快乐对人的伤害,丝毫不亚于毒品。它的厉害在于,你感觉不到它的伤害,当你感觉到时,恐怕已无力抗争。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若不懂得反本能,就会在不断满足自我享受的过程中,慢慢毁掉自己的前途。纵欲无度,当下的快乐之后,剩下的全是痛苦。延迟满足,除了当下的痛苦外,剩下的全是如茶水苦后的清香。
低质量社交。
你准备戒掉游戏,买了几本书才翻看几页,游戏队友就嘲笑你:别假上进了,快来开一局:你下定决心规律作息,才早起早睡几天,酒肉朋友电话打过来,半夜非要拉你去酒吧;你升职加薪,买房买车,在朋友圈分享你的喜悦,朋友却酸了起来:有什么好炫耀的!
你看,低质量的朋友圈,就是这样轻易把你拉下深渊的。你每努力往上走一步,圈子里的人会使出更大的力气把你拉下来,希望你和他们一起躺平。如果你现在还在低级的圈子里怡然自得,那你的注定会过上碌碌无为的生活。
前几天,查理·芒格在演讲中告诫年轻人:让你的人生远离有毒的人,越快越好。你的社交圈就是你的净值。你和谁相处,决定了你的价值和圈层。想要向上成长,就要学会社交断舍离。
企业家冯仑有个着名的“10-30-60”法则。
你遇到困难时,能借银子帮你的,不超过10个人;
你身边的熟人、经常打交道的,做过点事的,不超过30人:
而打起电话来记得住这个人,而且也大概了解他的背景,可能很长时间都没有见的那种“朋友”,最多也就是60个。
在他看来,人这一生,需要花精力去了解的人不会超过60个。朋友贵精,不贵多。交朋友要慢,换圈子要快。学会向上社交,高质量的圈子,高能量的朋友,才能牵引我们走向更好的目的地。
葡萄酒的软木塞,是由一种叫栎树的树皮制作而成。这种树要一直要长25年,才第一次脱皮。并且,第一次的树皮因为质量不佳往往不能做成软木塞。此后,每隔9-12年,栎树都要脱一次皮。脱皮几次后,当它的质量足够好,才可以发挥它的价值。人生也是,须经历一次次脱皮换骨般的历炼,生命才会更加蓬勃。
坚守好自己的心,不放弃,有勇气,才能过好一生。人生如逆旅,总要咬牙坚持,退一步,步步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