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往往想听的不是实用的建议,而是善意的附和。阿伦森效应指出,“人们大都喜欢那些对自己表示欣赏的态度或行为。“
?????????忠言逆耳,会让人体会到挫折感,引起不悦和反感。人性最深处,都有强烈的虚荣心作祟,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同。不愿意被指正,只喜欢被逢迎。可好话听多了,容易迷失自我.必定在现实中狠狠受挫。真话未必好听,却能给人敲响警钟,真正帮助一个人。
????????只有以开阔的心态接纳他人的意见,以坦然的心境面对自身的短板,才能修正自己,迅速提升。
???????大部分人都认不清自身的问题,却长着一张爱说教的嘴。有句话说得真切:“这个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事,就是指责别人;最难做的事,就是认清自己。“
????????人们习惯于将目光对准外界,却很少聚焦自己,对别人细微的错误指手画脚,却对自己严重的问题视而不见。似乎通过指责别人,就能够反衬出自己的优秀。要知道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一个综合体,优点与缺点并存。不轻易评价别人,是一种由己及人的宽容大度;更是一个成年人最大的教养。
??????审视自己,向内归因,才能获得升级选择的机会,让劣势为自己铺路,让优势为自己进级。
??????人们相互蔑视,又相互奉承,希望自己高于别人,又各自匍匐在别人面前。
??????史铁生曾说:“人与人的交往多半肤浅,或只有在较为肤浅的层面上,交往才是容易的,一旦走进深处。就是相互的誓言。”
???????人与人的关系仿佛雾里看花,让人捉摸不透。你成功时,他嘴上夸赞你,心里却愤愤不平:凭什么你运气那么好?他成功时,一边感慨你时运不济,一边洋洋得意,为你的失利窃喜。人性本就是如此虚伪,虽然彼此讨厌,但又笑脸相迎。总以为自己高人一等,看不起对方,偏又违心恭维。诚然,所有的言不由衷,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此从对方身上获益。
???????乞丐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他一定会嫉妒收入更高的乞丐。
为什么乞丐不会嫉妒百万富翁?
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世界,没有可比性。
而乞丐之间处于同样的阶层,有着相似的平庸。
???????同理,人们会妒忌熟悉的人升迁,却会敬佩一个陌生人发迹。殊不知,一个人若没有宽广的胸怀,就永远只能在原地踏步。不要被眼界界定了视野,不要被格局局限了心态,不要成为可怜的“乞丐”。
??????眼光放得长远一些,逼自己跳出当下的圈层,会将嫉妒转化为前进的力量。为人处事低调一些,则会避开仇视的眼光,避免招至祸患。
????????《月亮与六便士》中有句话很通透:
“人性是矛盾的,小气与大方、怨怼与仁慈、憎恨与热爱,是可以并存于同一颗心中的。“
人性并不是非黑即白,它暧昧又模糊。
???????当然,它也没有那么可怕,真诚中可能隐藏着伪善,邪恶中或许存留着温良。真正的智者,能够保持清醒,从不纠结于事物本身,而是理解人性、顺应人性。
???????相信我们经过经验的积攒和时间的沉淀,定会走出困顿,从容地应对这个变幻多端的世界。别高估人性,别考验人性,藏在人心最底处的东西,往往不是那么温暖,也不是那么善良,我们要学会看透,才能把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