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1200桶以上的煤油,一桶3.63美元,就是4千多美元。全国产油量10倍,一天就是4万多美元。一年,是一个1500多万美元的行当。
如果不是范德比尔特专门来汇报这个,菲利普是真的没注意到,煤油生意已经这么大了。
扣掉成本,炼油厂?燃料?运费?剩下的得有一半都是利润吧!
菲利普如果这个时候进去,分一杯羹,不说一半吧,一年挣200万美元,还是有搞头的!
菲利普在各选举网点的支持力量,除了银行、球队、报社、工厂、各种商店,又可以裂变出一个煤油店、油灯店了。
200万美元一年,可以干多少事啊!
一栋摩天大楼,扣掉土地、建设、利息等各种成本,全部销售出去,利润也就50多万美元,还要两三年才能建设完成。
划下来一年十几二十万美元,但那也是多少人打破脑袋的好生意!
(当初老斯通曼,一年挣美元,就美滋滋的是州议员了。)
帝国大厦开了头之后,纽约的大楼越来越多。
菲利普在纽约开发的房子并不多,大头赚的是土地溢价的钱。一块地随随便便百八十万美元的溢价,都是当初拿地便宜。
他房子品质好,他赚钱赚麻了,不赚那些偷工减料缺斤少两的钱。
他房子服务好,毕竟这玩意配套需要大量的工人服务,他的物业费不求挣钱,纯粹就是服务房主的。
即使最强劲的竞品,强调设计、品质、服务,也比不过“法兰西王族打造”这个光环的溢价。
有钱人更愿意多花点钱,抢他造的豪宅。他利息成本都比别人少花很多!没造好,就提前卖完了!口碑炸裂,碾压同行,让同行都没脾气。
贷款买房业务,压根不用他首创,已经很普遍了。财富银行还要跟别的银行去竞争,放贷挣钱。毕竟纽约的房子,那是跟美债一样的硬通货啊。
纽约本身就是美利坚经济的发动机,额外加上房地产强大的带动力,纽约市财政十分丰盛,各种道路、公共配套,修修修,大家大赚特赚,比房地产本身赚的还多。
众人紧紧的团结在纽约的无冕之王菲利普周围,政府、议会、法院,人人赚的盆满钵满。
纽约市民也觉得这届政府好,为大家做了很多事。
多赢,赢麻了。
煤矿挣得也不少,现在都是露天煤矿,蒸汽挖机一铲子一铲子,真的像挖土,很多人工挖掘的小煤矿压根没有竞争力,纷纷破产,然后被收购。
五大湖工业区、中央东北区、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东部沿海地区,老斯通曼领衔的煤炭联盟占据了80%的市场,这是菲利普的第一条利益链。
兵工厂,世博会后,欧洲、亚洲的订单让兵工厂再次满负荷运转。
老丈人的丹麦追加了4万支,瑞典1万支,挪威2万支,西班牙2万支,埃及1万支,阿根廷2万支,连遥远的菲律宾,都来了5000支!
更不用说去奥地利专门设厂的了。听说茜茜陪着皇帝去了一趟匈牙利,后来那边下定10万支!匈牙利解释说3万支是匈牙利议会同意的费用,按照奥地利和匈牙利7:3的比例,整个帝国,应该是10万支!
别的兵工厂甚至来帮忙做代工。
没办法,菲利普旗下的兵工厂能拿到订单啊!
(历史上,巴黎世博会,美国是雷明顿公司带着各种枪支去做展览的,但这个时空,他们没机会了。)
当初军官团的老伙计们,很多已经退役,还能源源不断的从兵工厂拿到分红,这些人怎么能不支持菲利普这个领头羊?这是第二条利益链。
报社,不管是《太阳报》,还是《纽约时报》(后面还是被菲利普高价收购了全资),或者《华盛顿邮报》,全美几千家报社,他们一路收收收,不少小地方甚至一套班子三个牌子,记者共用更是常有的事。
一个娱乐体育消遣,一个国际时政和经济,一个国内外政治,大家关注点不一样,错位竞争。除了《太阳报》靠着报道足球、选美,勉强收支平衡,其他两份报纸,为了维持专业逼格,都是亏本的。
这是唯一不赚钱,但作用巨大的链条,是菲利普专有!
关键时刻说几句话,作用多大?
这是喉舌!
钢铁厂,贝神的专利,亲自操刀,菲利普大手笔投入,一系列下游的钢材厂。
然后铁路钢轨、摩天大楼、大桥,各类钢材供不应求。不停的收购,附近一大片铁厂,改建、升级,年产值5000万美元,利润高达500万美元,是菲利普最大的现金奶牛。
钢铁厂雇佣了大批退役士兵,上下游各类小厂,都是最紧密的利益集团。
而且法国布雷斯特的钢铁厂已经投产,煤铁矿都是美利坚运过去,只生产精钢。因为不赚钱,所以钢材价格比较高,不是太有市场,结果大部分都只能囤积在那。
(屯在那可就太合菲利普心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