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由刚刚拿回权力的利贝尔女王主导的和平倡议——只是倡议,约束性很低。
弗里德没见过几个卡尔瓦德共和国的人,但帝国的掌权者他可太熟悉,放权的尤肯特之下,无论是“四大名门”之首的那位公爵,还是“铁血宰相”,都像是有丰富的条约使用经验的样子——打草稿、垫桌角、包小吃之类的,就是不会关心自己签了什么字。
弗里德觉得这个条约无关紧要,女王大概也只是试图营造出那么一种氛围罢了,是为了让刚刚经历了政变的国民重新拾起对“和平世界”的美好想象的一种努力。
正因如此,两国都没有拒绝,没怎么讨论就接受了这个提议。
给利贝尔这个古老的国家、艾莉西亚这位声誉不错的女王一个面子嘛,最近还听说卡西乌斯这位军神回归了军队,利贝尔的军事威慑力虽没有达到让两个大国畏惧的地步,却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国家所占据的利益了。
数倍的军力可以压倒一位军神,帝国自信做好准备不会再输一次“百日战役”,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因为某一个人的存在而对一场战争加大数倍的投入是不理智的,五十年的光阴对国家来说只是一个瞬间,等死他就好了。
更何况女王还下了血本,拿出了利贝尔最有价值的东西——科技,拥有拉塞尔博士的利贝尔站在飞空艇技术的最前沿,“白翼”埃尔赛尤号的引擎要领先两个大国一代,而只要愿意签下这个条约,他们就可以得到一个新式引擎。
因此,两国主战派同样也积极地促成这次条约的签订,利贝尔拥有新式引擎不能形成威胁,但如果对方得到了呢?
没有人有理由阻止这次毫无意义的条约,这只是女王为了维持政治稳定的一个小手段而已,这是弗里德的判断,他也是这么跟琳恩说的。
所以,当穆拉找到他的面前,告诉他,王都的各个地方,从王宫、两国大使馆、大圣堂这些国家势力,到酒店、报社这种平民设施,全都收到了要破坏这次条约的恐吓信的时候,弗里德是非常惊讶的。
如果是阴谋的掌权者,怎么会不明白这次条约的本质?如果是愤怒的平民,怎么能拥有把恐吓信发到王国和两国大使馆还不被发现的能力?如果是极端组织,更是会大大方方地把这件事认下来的。
一个答案出现在了弗里德的脑中,没有哪个有能力做下这些事的人或组织有理由阻止这种条约,这是没有疑问的,所以幕后之人并不在乎条约,这只是个幌子;至于为什么没有组织认下这件事,则是因为这只是个人行为,与组织的本意和方针无关。
拥有做下这些事情的能力的组织很多,但纪律性如此之低、会放任手下如此肆意妄为挑衅两个大国的却只有一个,而那个组织,现在就在利贝尔活动。
噬身之蛇。
有一个任性的执行者,已经来到王都展开行动了。
看来与王国政变之时的深藏不漏不同,这一次,他们不打算把自己的尾巴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