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这两位爷眼生啊,莫不是外地来的?”
“对啊,我兄弟二人,正是自外乡来的,听闻此间有喜事,故来此观上一观。”
成海笑着,回应了面前这于小凉棚内,作为迎接客人的傧相。
这个村子并没有多大,拢共也就只有五十多户的这样子。
进来之后,成海二人便是一路走、一路打听过来的。
至于是向谁打听?
自然是向那些流水席上的宾客打听了。
毕竟那可是几十桌酒席啊,怎么可能全是在方家宅院中摆开的啊。
能在方家本宅中吃席的,估计不是极亲近之人,就是身份不凡之人。
像远一些或者外地来的,自然都是在露天的流水席上吃宴的。
而那打听的事情也很简单,那就是像它们这种外面来的客人应该要去哪里登记。
酒席的地方,又是在哪里。
毕竟,像这些座次是有规矩的,不能随便找一桌就坐下,这样是会乱规矩的。
总不可能将两个不熟悉,或者不亲近,亦或者一个外地人、一个本地人混为一桌吧,这样不太合适的。
倘若互相认识,这可能还好些,但如果不认识嘛,那还凑在一起,岂不是会很尴尬的。
想想,一桌互相都不认识的人,如果仍然凑在一起,除非是喝上头了,不然肯定是不会怎么攀谈的。
而攀谈若是少了嘛,那这酒席之上断然会很冷清下来。
而冷场的结果很简单,无非就是方家由于此事丢脸呗。
最好的座次排序,还是外来的归外来的一桌,本地的归本地的一桌。
认识的归认识的一桌,更加亲近的归更加亲近的一桌,或者是按身份和地区划分的。
比如,某个村子的客人被划分到一个区域的几桌酒席,某一个群体被划分到一个区域的几桌酒席之类的分区划分。
这里面都是有规矩的,亲疏有别嘛。
为此,成海二人便来到了这里。
这里是方家的宅院旁边,也是宾客的登记区。
讲实话,在一个小村子中,大多数都仍是毛坯草房的情况下,这方家却是一座占地十分广阔,几乎占据了整个村子二十分之一土地的大宅子。
由此,也能看出这方家是有多土豪了。
成海也打听过了,这方家算不得什么源远流长的世家。
能在这种小村子里面落户的玩意,想想就能知道,压根不可能是那些世家之流。
即便外表看起来富丽堂皇,奢华无比,但这方家,至多也就只是一个做一些粮食生意的乡绅罢了。
也就是俗称的乡下土财主、暴发户……之类的。
这方家的主营业务,成海它也打听出来了,是卖粮食。
在距此几十里外的一座小县城里面,开有十几家粮铺。
坐拥田地百顷,于这宣水镇周遭,已经算是妥妥的第一大户土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