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周夫人要去找人质问自己的话到底是真是假,那名犯错的下人心里紧张万分,因为他心里十分的明白,只要周夫人迈出书房的门,随便找一个人问一句,自己刚才所说的一切谎话,就会被无情的揭穿,到那时候,就算是他真心悔改,坦诚地认罪,他的前途和命运也毁了,因为在周家,人品有问题的人,是绝对不会被原谅的。
他在心里想尽了一切办法,想要阻止周夫人去找人质问,但思考了一番之后,他突然发现,事情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已经无法挽回了。
他整个人陷入到了深深的绝望当中,眼睛失去了光彩,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他无暇去思考,自己说谎的真相被揭穿之后,老爷和夫人会怎样收拾自己,因为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始终压在他的心里,让他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压在他心里的这件事,甚至比他的性命还要重要,而要想弄明白这件事,就要从这名下人的小时候讲起。
这个下人本来出身就非常的寒微,家里世世代代都是穷人,而他的父亲,只是在会京城郊外谋生的一个农民,种着几亩薄田,收成好的话,还能勉强维持一家几口人的生计,万一闹个天灾人祸,一家人就要跟着挨饿受冻。
这名下人在五六岁之前,他们一家人的生活还勉强能过得去,毕竟他爹虽然没有什么本事,但是有一膀子力气,身体也很健康。
在农忙过后,他爹还会去给别人做苦力,挣点外快,提高一家人的生活质量,如果命运就照这样运转下去的话,他们一家人肯定会生活得很幸福,但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在这名下人长到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突然生了一场重病,因为家里没有钱求医问药,以至于他爹的病情在几天之内严重起来,最后终于不治身亡。
他父亲的突然离世,一下子让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到了困境之中,有一段时间之内,他们一家人甚至连粥都喝不上,饿了只能喝凉水,以此来充饥,消除饥饿的感觉。
那时候他们家里还剩八口人,除了这名下人的母亲之外,他另外上面还有四个姐姐,下面有两个弟弟,作为家里最大的男孩,养家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他的身上。
他的母亲因为生活无着,只能托人把年仅七岁的他,送到大户人家,给大户人家的公子做伴读书僮,以此来换一些钱,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当时年纪幼小的这名下人,对于母亲的做法丝毫没有怨言,因为他明白,现在这个家必须由他撑起来,不然一家人可能会被饿死。
去到大户人家做书童之后,那家的贵公子虽然对他没有太过难为,但是他们家的下人,看他年纪幼小,又没有靠山,经常背着人欺负他,甚至以此为乐。
受尽了折磨虐待的这名下人,心里几次生出要逃跑的念头,但是一想到一家人生活没有着落,自己一旦逃跑的话,家里人的生活立刻会陷入到万劫不复的境地,每每想到这一点,他都心如刀绞,于是马上打消了逃跑的念头,继续忍辱负重地在那户人家做书童。
因为太过懂事,即便是过年过节回到家里,他也不会把在那个大户人家受的苦,告诉家里人,因为他知道,家里人一旦知道他吃的苦,会比他更难受。
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放下自己的尊严,在那户人家当了好几年的书童,最后因为年纪大了,离开了那户人家,然后辗转在好多达官显贵家里做过下人,但他做下人的生涯一直都不太顺利,不是被其他下人排挤,就是主人嫌他太聪明,将他赶出了家门。
几次三番遭遇厄运,让他对于做下人这个行当,生出了恐惧的心理,他甚至好几次跟家里人商量,打算改行,做别的营生。
家里人本来是打算支持他这个想法的,但无奈家境贫寒,没有办法支持他。
因为没有本钱做生意,学手艺的话他年纪又大了,最后百般无奈之下,只能重操旧业,继续寻找给达官显贵做下人的工作机会。
在他找差事的过程当中,亲戚告诉了他的一个好消息,说周儒海家里对下人特别好,让他不妨去试一试。
这名下人听了亲戚的建议之后,仔细打听了一番,还真是这么回事,于是他决定来周家试一试。
可是等他来了周家之后,才惊讶地发现,想来这里当差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想进去当差根本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后来他托了很多人,找了很多关系,最终花了一点小钱之后,才得以进入周家当差。
来当差之后,他才深切地体会到,他亲戚当初所说的话果然不是虚言,周家不但主子对于下人礼遇有加,就连下人之间,彼此关系也非常好,除了来福这个害群之马之外,从来没有发生过欺负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