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无法拒绝,典韦最终选择接下这八万名单。
“大师傅!二师父!”
典修典川瞅见贾诩孔明到来后,赶忙上前打招呼道。
“文和,孔明。”
“你们替我先照顾下川儿和修儿,我先看看这些。”
“卑职领命!”
贾诩孔明笑着点头答应,领着典修典川朝着不远处走去。
典韦挠着头,只觉得八万名单有些头疼。
但也不敢有丝毫大意,认真打量起来。
其实典韦看不看都没差,只需要出试题即可。
前两场试题都是贾诩孔明出的,这最后的肯定是交给典韦来。
说句实在话,典韦哪里能想得出什么试题。
考虑到这八万人日后,得替自己看管一方。
最终典韦拍板,最后试题定为如何治理一方。
不得不说,对于这试题孔明贾诩给予高度赞同。
“你们能赞同就行,没事就先退下吧。”
眼瞅着典韦下逐客令,贾诩孔明自然没好意思多待。
“爹爹,您为什么要赶走大师傅二师父呀?”
长子典川趴在典韦怀中,眨着大眼睛好奇的问道。
次子典修同样是呆萌的看向典韦,不同于长子那么活跃就是了。
“咳咳!爹爹是这样的人吗?”
“爹爹这是有要事交给你们的师父,怎么?还舍不得呀?”
典韦并未察觉到,自己有朝一日也会吃醋。
吃的还是孔明贾诩的醋,听闻典韦的答复后。
趴在典韦怀中的典川,摇晃着小脑袋表示没有任何意见。
“娘亲说了,爹爹是做大事的人。”
“既然爹爹说是要事,那一定就是大事。”
不得不说,不愧是长子。
典川从小就聪慧过人,一岁开口二岁识字三岁倒背如流。
更重要的是,典川很有小大人的样子。
从来不和典韦撒娇,有什么事都是和典韦讲道理。
典韦是真想不明白,典川这年纪是怎么知道那么多道理的。
“那爹爹,您还会出兵打仗吗?”
坐在典韦膝盖上的典修,则是可怜巴巴的望向典韦问道。
如果说典川是小大人,那典修完全就是小可怜。
“仗肯定要打的,但爹爹可以和你们保证。”
“最多再打两场大仗,以后再也不会打了!”
“爹爹!您说真的吗?!”
闻言,典修眨着大眼睛期待的看向典韦问道。
典韦哭笑不得的揉着典修小脑袋瓜,肯定的点了点头。
确实还剩两场大仗需要解决,一场是曹孟德,一场是孙权。
待到天下一统,到那时候自然没仗需要打了。
“嘿嘿!爹爹不许骗人!拉钩!”
见典修如此模样,典韦只能伸手拉钩。
与此同时,长安城中。
得知王淼生等人安然无恙的抵达许昌后,曹孟德气的差点没厥过去。
气血翻涌,整个人当场到了下去。
膝下子嗣赶忙上前查看,众将士也都紧张的不行。
没办法,但凡曹孟德有个三长两短。
倒霉的,可就是这些将士谋士了。
好在曹孟德缓过来了,但也落下了病根。
典韦做梦也想不到,王淼生等人的离开会给曹孟德带来如此深的伤害。
其实不难理解,自从郭嘉离去后。
曹孟德对麾下部将,就很难信任。
但凡能得到信任的,那都是深的曹孟德重用的。
然而王淼生的离开,彻底击垮了曹孟德的信心。
曹孟德自问待人不薄,实在是想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要一个个背叛自己。
越是这么想,越是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渐渐地,这个问题就成为曹孟德的心魔。
导致曹孟德变得虚弱无比,眼瞅着时日不多。
此消息一出,顿时引起各方云动。
尤其是塞外异族,早就想吞并曹孟德麾下地盘从而达成吞并中原的野心。
现在曹孟德不行了,正是他们的机会。
江东孙权虽然心动,但架不住距离遥远。
最终只能强压心中悸动,其次就是东夷蛮荒尚未解决。
根本没时间,让孙权考虑其他。
另一边,三堂会审结束有段时间。
八万考生中,有一万人成为天子门生。
落考的那七万考生,则是各回各家。
一万天子门生,奉命前往各省各郡坐镇。
一时间,典韦麾下地盘得到前所未有的安宁。
直到曹孟德病倒的消息传来,该说不说典韦确实有些意动。
不为其他,只因眼下时机已成。
在郭嘉的带领下,东夷蛮荒俯首称臣。
此事孙权并不知道,甚至连周瑜都不知道。
此刻带兵拿下曹孟德,回头再对孙权动手。
可谓是一举两得,这天下尽在掌握。
试问,又有多少人能够把持得住?
值得庆幸的是,典韦把持住了。
“主公,您真的不准备做些什么吗?”
“卑职可是听说,曹孟德已经彻底架空献帝。”
“不出意外,曹孟德准备在蜀地称帝了!”
“根据细作回报,江东孙权也有这种想法。”
坐在上座的典韦,听着孔明贾诩的劝说。
算算时间,确实也差不多了。
“传令下去,咱们准备准备称帝吧。”
“主公,您……您说什么?!”
原本还想劝说的两人,听到典韦所言当即楞在原地。
“准备称帝事宜啊?这不是你们想要我做的吗?”
“怎么?难道是我猜错了?”
“不不不!主公您没有猜错!我们这就去安排!”
起初贾诩孔明只是想着劝说典韦动手,根本没想过称帝这件事。
现在听典韦提起,贾诩孔明觉得这是个机会。
眼下时机成熟,典韦称帝乃是天意使然。
其次就是,不能等到曹孟德和孙权率先称帝。
纵观天下,谁能比典韦更适合?
于是乎,在贾诩孔明的紧赶慢赶下。
登基大典,定在下个月初。
不知道是不是贾诩故意的,登基那天刚好就是鏖战南郡那天。
只能说,这一切冥冥之中早有定夺。
典韦对此,并没有任何异议。
邹氏四女听闻典韦准备登基,一个个高兴的不行。
但转头就苦恼起来,典韦登基称帝那皇后该是谁来当?
一边是认为何皇后适合,另一边认为邹氏适合。
偏偏邹氏提议何皇后,而何皇后提议邹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