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监军却不顾及那么多,只一心不能让对手翻盘,即使天下大乱又与自己何干。
潘指挥被众多高手缠斗,无法脱身,汪监军看准机会,持剑骤然跃起,掠过众人,直取对方命门。
潘指挥听到背后风声袭来却无暇顾及,心头一凉,完蛋了。
猛然间破空声大作,咣的一声,汪监军手中佩剑让击飞出去,虎口震裂,鲜血直流,面前掉下一物,是一枚很普通的珠花,刚才打飞佩剑的正是此物,心中惊骇,世上竟有如此人物。自己久历沙场,自负有些身手,见过的高手更是数不胜数,但没有一人能用珠花做武器,并将自己手中佩剑打飞的。
抬头望去,迎面墙头上站着一位老道,鹤发童颜,手持拂尘,长袍随风摇摆,宛如站在虚空中,飘飘若仙。左右两个仙童却是寻常少年打扮。
这三人什么时候来的,又什么时候上的墙头,没有人注意到。
众亲兵见神仙下凡,慌的连刀都拿不稳当,僵在原地一动不敢动。
老道缓缓道:汪监军,可认的贫道。
汪监军仔细打量才想起来,此人正是金天观的主持,张三丰的弟子,孙碧云孙道长。早年间自己还是兰州卫指挥同知时,这位曾随张神仙一起来兰州救助百姓,后来肃王修建金天观时又将他聘为主持,只不过那时他已名满天下,成为皇家的座上宾,少来兰州,所谓主持只是个名号。
他的身份地位可不是汪监军所能撼动的,老皇上和现在的皇上都数次请他进宫讲道,现在的皇上还写了几首诗颂扬老道的风采。今天让他看到这一切,自己就算彻底完蛋了。但汪监军还不死心,现在这种情况,生死就在一线之间,岂肯轻易就范,喝令弓箭手发箭,也有不怕死的,当真弯弓搭箭,向老道射去。
孙道长甩动拂尘,过来的飞箭尽数随着拂尘指引方向飞舞,汪监军见普通士兵伤不了他,便抢过身旁卫士的硬弓,全力发出一箭。
孙道长怒道:不知死活的东西。将拂尘向前一挥,飞舞的箭枝掉转方向直奔汪监军而去,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于汪监军完全来不及反应,飞箭像长了眼睛,避开身体要害,尽数插在头发、手掌、大腿小腿,汪监军被牢牢钉在身后的柱子上。
身旁的童女问道:道长,为何不杀了他。
孙道长微笑道:自有人取他的项上人头。
转头向聚在府外的兰州卫众将道:现在还打算继续骑墙吗。
事情变化的太快,眼前的场景又岂是他们这些凡人所能理解,都愣在原地一动不动。安静了片刻,大家面面相觑,还得是人家指挥同知聪慧机智,大喊:汪监军自持权势武功,搜刮地方,横行乡里,贪赃枉法,无恶不作,现在又犯下抢夺民女的丑事,竟敢打杀前来评理的百姓和军士,就连董指挥使和肃王府的潘指挥都不放过。弟兄们给我上,拿下汪监军这个恶贼。
兰州众将士一拥而上,轻松解除了亲兵卫队的武装,将汪监军从柱子上硬扯下来,捆绑结实。
身旁的童男道:道长,站在墙上的应该是我们。
老道摸摸他的头,笑道:傻孩子。挥动拂尘,飘然而去,并没和老金老李这些旧相识打招呼,隐入虚空,没了踪迹。
老金赶忙跑过去把两个孩子抱下来,刚才老道身旁的童子正是金花和天元。老李也接了老婆孩子过来。天元跑上去拉李姑娘,想问候几句,李姑娘却掩面侧身躲开,径直随着母亲往前走。天元不明所以,跟在后面。
金花捡回自己的珠花,这是舅舅的未婚妻刘姑娘送给她的,她非常喜欢,一直带在头上,刚才被孙道长随手拽去当飞镖,自己还担心了半天,原以为肯定撞得粉碎,不想竟完好无损。
两家人依然惊魂未定,不理会兰州众将大声吆喝着伸张正义,悄悄出了府门,回到金天观。
金夫人和老李的儿子见他们安全回来,忙迎过去,悬着的心才落地,两家人相拥着痛哭流涕。
想找孙道长拜谢救命之恩,观中道士却说孙道长压根没来过,他们也有好几年没见了。
金夫人这会也才反应过来,拉住天元和金花,你们俩刚才去哪了,怎么和你爹爹从外面回来。
天元道:你们不让去,我和妹妹担心,就在那个大殿的神像前祷告,求神仙保佑大家救李妹妹平安归来,正磕头呢,进来一个老道,说带着我们一起去救大家,我和妹妹就跟着去了。
众人惊讶,金天观的道士们听闻此事,忙取来钟鼓法器,穿戴法衣,聚到大殿颂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