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快一个月了,王治终于变得无所事事了,作坊的事情,都交给了武媚去做,还有高山和赵二在帮衬,没什么要管的,家里面,有紫月在操持大大小小的事情,更用不着自己来操心。
这种感觉还真不错,王治打算出去走走,去学堂那边看看。
沿着河流往东面走,过了一片树林,有一片连绵的木屋,就是学堂的所在了。
走近了以后,王治听到了朗朗的读书声,声音整齐洪亮,一个个稚童,兴高采烈的读书声。
王治的心情很好,孩子,才是国家的未来,教育,则是成才的基础。
只是,王治转了一圈,才发现,学生并不是很多,自己村子和豫章的村子,孩子就不少,还有长安城那帮人的孩子,应该不少啊,可是,现在数来数去,才一百多个。
“李师,您也在啊”!王治在一间小木屋里,发现,里面坐着的,竟然是李纲老先生。
“恩,你也来了,我想着,你也该来看看了,怎么样,有什么想法”?李纲笑呵呵的说,对于王治能够主动办学堂这一举措,还是很满意的。
“我怎么感觉,这学生有点少啊”!王治疑惑的问,自己说过了,上学免费,不用束莜的,可是,应该依旧有很多孩子,没有来读书。
“你这是好意,可是,有些人不是这样想的,即便是在这里读书不要钱,可是,在穷人家,半大孩子,都可以跟着干活了,所以,有些家长想不开,不愿意送孩子来读书”。李纲叹息一声,还是贫穷闹得。
当初王治下岭南的时候,就拜托李纲多关心一下这里,而那个时候,这里还没有建好呢。
而里面的先生,恐怕也是李纲找来的。
“李师,其实,我打算,在学堂里面,不光教授孩子们读书识字,还要教他们算数,以及别的东西”。
“读书识字固然重要,可是,算数,依旧很重要,客观的来讲,这里都是寒门子弟,将来能够做官的,肯定少之又少,不过,读书识字,会算数,以后做个账房先生,做个小吏,也是不错的选择,您说呢”。
王治说的的确是事实,在这个时代,科举才算是刚刚开始,读书,大部分被世家所垄断,朝中为官者,度搜世家门阀的人,寒门子弟,少之又少。
“哎,也是啊”!李纲叹息一声,这个道理,他何尝不懂啊。
“想要教授算学,就要看你的了,我也无能为力”。国子监是有算学博士的,可是,李纲也不能让人家好好地国子监不呆,来到这个偏僻的地方。
来这里教书的,不是和李纲关系密切的,就是一些寒门子弟了,别的人,根本不屑过来。
“这个我会尽快安排的”。王治最近很闲,况且,马上也要大婚了,即便是婚后一段时间,王治估计,李二也不会给自己派什么任务了,这样算下来,自己差不多可以闲一年左右,教教书,倒也不错。
“李师,我打算重新翻盖学堂,我那里的水泥和玻璃都研制成功了,把它们用在学堂上,正合适”。窗明几净,明亮的学堂,才会更加的便于读书。
“会不会成本太高了?这样下来,你的花费就太高了”。李纲摇摇头,这本来就是免费的,再规划的如此之好,需要倒贴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