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才和人民日报约定的专访时间是12月5号,说是专访,其实内容都是提前定好的,人民日报要给林志才做专访的目的其实就是想要刺激一次华夏的经济的发展以及给华人树立一个少年天才的形象。
70年代到到90年代是华夏经济发展的告速时期,但是因为1998年亚洲的金融危机,导致了这几年华夏经济的发展形式不怎么乐观,好不容易有了个互联网的出现结果刚刚有点起色就被互联网泡沫来了当头一棒,可是这辈子不一样了,在所有同行都在陷入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影响当中,云端科技这个后起之秀独自挑起了大梁,让人们能够清楚的看到互联网行业的未来。
这次给林志才做专访的记者叫做马晨冬,是一位中年男性,年龄都顶得上两个林志才,不过在林志才面前马晨冬可不敢搞什么倚老卖老,林志才就算年龄只有马晨冬的一半,但是所取的的成就确是他一辈子拍马都赶不上的。
马晨冬对林志才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云端科技融资的事情的,毕竟这次人民日报能够找的上林志才也是因为这件事情。
只见此时在林志才的办公室里面,马晨冬对林志才问道:“您好,林先生,听说云端科技的第一轮融资就获得了高达两百亿的报价,不知道这个消息属不属实。”
有关于企业融资的事情,你看对外界放出的消息多少多少钱的,其实真实拿到的资金根本就没有这么多,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对外放出的消息和实际获得的资金差距更大,所以也不怪马晨冬这么问。
林志才点点头,不卑不亢的说道:“没错,就是两百亿,一毛钱不多一毛钱也不少。”
“据我了解A轮就能获得两百亿的投资的互联网公司这在互联网发展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吧,请问先生是如何说服那些资本的。”马晨冬问道。
林志才摇摇头说道:“其实无关乎什么说服不说服的,那些资本是看中云端科技的未来,所以才愿意掏钱,要是公司没有什么前景的话就算我口若悬河,说的天花乱坠也不可能拿的到这么多钱。”
“林先生对于这个报价满不满意。”马晨冬问道。
对于这个问题林志才略微思考了一下才说道:“其实云端科技在我的心里价格远远不止于此,但是那些资本方估计对于这个报价很不满意。”
紧接着马晨冬又对林志才提出了第二个问题:“根据我们调查,林先生今年才二十岁,并且还是深城大学一名大三的学生,按照常理来说这个阶段的年轻人都才刚刚步入社会,但是林先生如今都已经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不知道林先生年纪轻轻为什么会有如此能力。”
对于这个问题林志才早都想好了,流利得回答道:“其实我觉得我的能力也就比正常人高一点,我能取的今天的成就主要是抓住了机遇,1998年我第一次接触了互联网这个东西,觉得这个东西好神奇。”
“我当时却发现人们对于互联网这个东西都不怎么熟悉,上网都非常的困难,所以我就在网上自学技术做出来了CH123,后来才有了云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