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隋州。
原大隋防御突厥的西境雄关,已经被变成了一座,雄关全长近十里,与其说是关隘,不如说是长城,为了方便通信,城上甚至设置了马道和烽火台,旗语台。
此处易守难攻,可朱棣早已知晓,若有来敌,必不是什么突厥,而是突厥背后的庞然大物——大元!
为此,他在此处雄关布下十万人马,更是让朱元璋交与他的大将常遇春放在此处,紧盯着关外的一举一动。
有一日,常遇春发现了蹊跷。
此前派遣出去的数百斥候,竟有足足三十人没了影踪。
这一反常动静,立刻引起了他的注意。
常遇春一边命人将此事告知后方王爷,自己则亲率二千精锐骑兵出关,想要四处巡查一番。
送往后方的消息,次日便抵达了原大隋皇城大兴城。
朱棣得知消息后,面色便是一凝。
“去将和大人请来!”
和珅来隋州,是来巩固民生的,可他身为原户部尚书,大夏财神,在京中就已是位高权重,遑论外派。
除却单纯军务外,朱棣想做任何事,都会寻这位和大人前来商议一番,哪怕每次和珅都笑眯眯点头,朱棣也不敢有丝毫怠慢。
片刻,和珅来到,朱棣不等他阿谀,就将雄关外的异常告知。
和珅听完,明白事情不妙,也收起了玩笑的心思。
“王爷,依您来看,此事当如何?”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朱棣沉声道。
和珅听他这话,就明白这位想要抽调大军赶赴西境,面色微变。
大军要动,粮草先行,从大夏抽调粮草一路损耗不提,至少没有半个月时间准备,不可能调集这么大批存粮。
这代表着必须从隋州本土征调粮草。
可隋州大战初平,尽管前朝多有昏庸,可到底是新收复的疆土,说不得便会令隋州方才恢复些许的民生打回原形,乃至于酿成霍乱。
朱棣身为武勋权贵,大夏王爷可以这么决定,他身为前户部尚书,却是不能如此。
“可这若只是捕风捉影……”和珅犹疑道。
“便是捕风捉影我们也得动,否则西境一破,远征倭国的大军便可能被堵死后路,我们在隋州部署的兵马也会被围而歼之!”
朱棣表情很是凝重。
他见和珅还在犹豫,咬牙道。
“和大人不用担心,抽调的粮草便当是本王借的,若此事真是本王大惊小怪,一应消耗全由本王承担!”
和珅面色一变,赶忙笑道:“王爷说笑了,本官这便,这便去抽调粮草。”
……
大夏东北,距离易城池二十里外。
常遇春坐在马上,脸上满是风霜。
一路行来,快马加鞭已是两日,却没有撞见任何怪异之处,这令他不由得松了口气。
“看来是咱多想了……”
常遇春喃喃道。
“将军,再往前便是唐境易城了,咱们还要继续走吗?”
易城平涂城等八座城池,易攻难守,在隋帝赠予大夏后,又被李烨转手送给了大唐,以全大唐防线。
而易城在这八座城池中,却又是极其特殊的存在。
此处地处荒漠和草原的交界线,是八座城池中最为孤立的一处,却被大夏变作了互市地点,后来大元世子蒙哥身死易城,更给此处增添了些传奇色彩。
“再往前看看,若是易城无事,就应是本将多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