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逐渐变大的贫富差距,也或许是城市的繁华,总之人心变了,变得没那么纯粹了。
望着眼前的海螺口哨,江诚把玩起来。柜子里还有当年的连环画,以及江诚小时候玩的玻璃弹珠。
时间仿佛在这里停留了下来,一样样老物件将江诚记忆的思绪拉回过去。回到那无忧无虑的年纪,那时候没那么多想法,也不会为股票而发愁。
“江诚,吃饭了。”老妈的声音传来,打断了江诚的回忆。
江诚把老物件放了回去,又重新锁上柜门,像是和过去做个告别。
人总是要往前看的,过去是留给老年去回忆的,而现在与将来才是追寻的方向。
中午三人坐在擦拭好的方桌前,江诚屁股坐的是爷爷当年做得长条凳。
爷爷年轻时也做过木工活,手艺相当可以。家里的这些物件都是他打造的,采用的是榫卯结构。
江诚小时候经常看爷爷在那边比比画画,拿起锯子就开始锯木头,经过简单的拼接一件件木头家具便完成了。
不同于西方的钉子,这种榫卯才是华夏传统,凝聚了古人的记忆,是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
可惜江诚并没有学会这些,他甚至连算盘也不会打。爷爷也从未教过他这些,只是让他好好读书,以后靠文化赚大钱。
江诚也不知道现在自己是不是满足了爷爷当年的期待,或许有或许没有。只可惜爷爷再也看不到自己成功的那天了,江诚不觉得赚到钱就是成功。
在他看来赚钱只是成功的一部分,人生的价值并不通过金钱去衡量,还有许许多多重要的东西等待着去实现。
生存江诚已经做到了,之后便是发展。他也希望爷爷的在天之灵,能够偶尔看到,他的孙儿在努力,没有给他丢人,或许以其他的形式去实现。
祖屋的灶台和大锅曹雪华并没有使用,三人用的是自热火锅。
这种预制菜食用起来相对方便,也比较卫生。
江诚虽然不喜欢预制菜,但也不可否认它的确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华夏的预制菜市场一直很大,有着万亿的市场。每年大家都要消耗掉许多预制菜产品,不管是外卖和餐馆那种具有灶气味的食物都逐渐被这种速食所取代。
虽然大部分餐馆不愿意承认,但江诚知道他们不少都用了预制菜,因为品质可控且不需要熟手厨师。
要知道一个餐厅一般都是大厨去维系的,可以说大厨是一个餐厅的灵魂。
这也就使得大厨对餐馆老板拥有着议价的权力,两者处于动态的博弈之中。
而预制菜显然就打破了这种平衡,一部分厨师会失业。毕竟培养一个好的厨师需要的是时间的积累,而流水线厨师可能几天就足够了。
预制菜无非是打开包装,加热即可,之后便是端上餐桌供顾客食用。
江诚并不打算以后投资预制菜这个领域,虽然某口罩检测的大王跑去参与这条赛道。
但江诚并不想赚这个钱,他不希望用这种自己都不喜欢的方式去赚老百姓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