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会有飞鸟尽良弓藏。
朱效文建立武官学院,并且亲任院长,建立忠烈功勋祠,就是要向社会表明国家重视武将,培养武将的荣誉感,培养武将对国家的忠心,同时让社会上重文轻武的思想减弱一些,让武将获得更多的尊重。
改变科举考试内容,则是让更多的文官知兵懂兵,文官知道如何管理军队,如何制定合理战术,至于冲锋陷阵对敌交战,那是武将的事;如果这样的文官多一点,那就是国家之幸,武将之幸也。
这几天,满朝文武都有点懵圈,朝廷怎么就突然颁发了这么多新政,并且都得到了执行,这种效率在大明恐怕只有洪武朝和永乐朝才会出现。
其实这几年由于天启皇帝疏于理政,阉党日渐猖狂,各派系都被阉党打压得快喘不过气来,满朝文武都盼望皇帝能替他们主持公道,可现实一直令他们失望。
火车跑得快,全靠龙头带,皇帝不行,朝廷肯定混乱。
现在天启皇帝终于爆发了,显示出圣君才有的雄才大略,满朝文武可算找到主心骨了,再加上这些新政确实是有利于国家,在这种大势之下,谁也不敢表态反对,大伙都好好干吧。
而属于阉党的官员,眼看魏公公有点失势,都胆颤心惊的,这时候谁敢违背皇帝的旨意就是找死。
所以大明的国家机器突然爆发出极高的效率,强大的执行力,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大明的国势从一条缓慢下行的K线突然抬头向上了,后世的历史学家称之为天启转折。
天启皇帝并没有停止改革的脚步。
他单独召见了徐光启,跟他聊了农业,水利,数学,天文历法等话题,请他担任工部尚书。
徐光启虽然堪称明朝科学家,但此前并未受到重用,因为此时的读书人普遍看不上科学之类的东西,一个读书人搞科学研究,往往被认为是不务正业。
那么正业是什么?当官!中国人基因中的官本位思想就是这么形成的。
所以象徐光启这类人,在士林官场往往会被孤立排挤,很难发挥他的才学。
但明朝立国两百多年,人口上亿,工商业相对发达,民间财富已经相当可观,这种情况下,总会有一些喜欢搞科学研究的人涌现出来。
可是后来满清入关,建立大清王朝,因为统治阶级是少数民族,满族人口只有几十万,必须限制汉族搞科学研究,万一汉人在火器制造上取得突破,那满清骑兵的战斗力就失势了,汉人可能会重新夺回江山。
所以满清限制科学发展是他们必须执行的国策,这样一来,明末已经萌芽发展的科学研究彻底凉凉,这对中华民族来说就是一种历史倒退。
到了清朝后期,中国人会被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的英法等列强侵略欺压,根源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