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事谁也不会怀疑,毕竟谁敢拿皇家的事吹牛皮,这可是欺君大罪,众人感叹魏国公能量巨大,他们这些人就是想要入股也没有门路。
现在的皇帝,已经不是那个贪玩的少年,基本上掌控了朝政,关键是朝廷现在有钱了,内阁的那些阁老们也不像以前喜欢跟皇帝作对,不说百依百顺,但基本上没有拆台的,这样一位强势的皇帝,他们这些地方上的权贵们哪敢跟皇帝作对。
皇帝要是打压文官,文官们尚会联合起来跟皇帝抗议一下,皇帝要是打压勋贵,文官们根本不会反对,还会推波助澜,因为文官们本来就看不起他们这些靠着祖宗的爵位作威作福的土霸王。
大明的行政权力,掌握在文官手中,这些勋贵们虽然家财万贯,实际上手中没有多少权力。
北京的勋贵们尚且如此,南京的这帮人更是不如,所以魏国公失掉南京守备的官位就急得不得了,想尽办法才弄了个皇店合伙人的头衔来充充门面。
不过魏国公算是成功了,现在在南京,他依旧是头面人物,虽然南京守备的职位没有恢复,但现在的南京守备是定国公,总归还是徐家人,都是徐达的子孙,魏国公总有三分薄面的。
当然,南京的那几家专卖店,自然不会再有麻烦,并且因为大家都已知晓这是皇店,生意更是兴隆了。
天启皇帝已经不关心这些事了,王恭厂大爆炸避免了,但今年夏天京师发大水估计难以避免,他又得操心这件事。
虽然黄立极早就兴修了京师和周边地区的水利工程,但他还是不放心,自己亲自带着护卫,在京师及周边区域仔细检查,就怕下面的官员们糊弄事,待到真要发大水再去补救就来不及了。
经历过后世各种水灾的朱效文很清楚,那些政府官员们的操守,事前工作没做到位,事后就各种推托,说这一次的暴雨是一百年难遇的大暴雨,这一次的洪水是两百年没遇到过的,各种借口都冒出来了,事情都这样了,你能拿他们怎么办?
好在这个年代的人比现代人更讲诚信,经过十几天的检查,各地的水利工程都做得不错,证明黄立极和直隶省的官员们都用心了,徐光启领导的工部官员也认真做事了,看来天启皇帝的一系列政策对大明官场的改变还是挺大的。
所有的官员都知道,只要认真做事,几年以后经过朝廷考核,他们都会有一笔不错的收入,相反,你要是没做好,不仅收入少了,还说明你能力不行,在同僚之中也没有面子,在这几方面的压力之下,谁也不想再混日子了。
京师的水利工程修得不错,皇帝又担心黄淮地区的那个大型水利工程,那可是投入了两三百万两银子,涉及几个省的大型工程,为了这个工程,徐光启至今依然呆在那里亲自指挥,左光斗、申用懋、袁可立也都是积极配合。
这个年代交通、通讯极为落后,皇帝无法及时了解详情,他心急之下,委任内阁首辅顾秉谦为钦差大臣,去黄淮地区察看具体情况,如果需要银子和物资,朝廷肯定会极力筹措支援。
顾秉谦最是听话,他也知道皇帝是真的担心这件事,不算那些投入的资金和人力物力,万一那里发生旱涝灾害,朝廷肯定会焦头烂额。
因为黄淮地区是大明中部的一块大平原,堪称大明的粮仓,那里要是受灾,大明就会缺粮严重,而且接下来的救灾更是麻烦,不仅仅是要花大量银子,而且一时之间根本没法筹集到那么多的粮食来救灾。
以前这些地方出现灾情,官府就是象征性的救一下灾,任由百姓们自生自灭,如果灾情严重,饿死上百万人口都不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