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就是名人,孙传庭素有官声,短短几年就在大明官场出人头地。
但他因为看不惯魏忠贤把持朝廷的嚣张跋扈,选择辞官回乡,当时魏忠贤等人见有官位空出来,高兴还来不及,哪会留用他。
前世他是在老家呆了好多年,方才被崇祯启用,现在的他刚回乡几个月,就被朝廷启用,让他辅佐杨涟治理山陕两省。
杨涟本就是个能臣,得到孙传庭这位大才辅佐,很快建立起总督督标和多支生产建设兵团,两省的稳定很快见效,各地的农业水利工程很快开始施工。
朝廷以工代赈,给参与施工的农民和生产建设兵团军士发放粮食和优质种子,辅之与少量的工钱,不仅加快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又能让优质种子迅速在两省推广播种,同时又节约了大量的经费。
加上在四川的魏广微给他们提供的另一条移民之路,使得那些受灾严重、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百姓得以迁徙到川北和陇南,相较于陕北的干旱和黄沙漫天,川北和陇南简直是人间天堂,这里人口稀少,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有大量的荒地可以开垦种植。
原本不想离开故土的陕北农民,来了之后却再也不想离开了,在这些勤劳纯朴的农民眼中,这片土地可以让他们过上比以往好得多的好日子,这就足够了。
杨涟到两省上任不到一年,局势已经大为改观,一来因为现在两省的灾情尚不严重,二来杨涟的这些措施确实针对有效,又收获了民心,才有如今的局面。
山陕两省现在的农业种植结构已经改变了许多,那些靠近黄河等河道的地区、建有水库的地区,还能种植高粱、小麦、大豆、蚕豆,那些相对干旱的地区,全部种植玉米、红薯、土豆、花生等耐干旱作物。
杨涟强力推广天启皇帝发下的优质种子,也是为了培养农民的种植习惯和种植经验,相信一旦农民获得了丰收,这些耐干旱作物不用朝廷推广,也能让更多的农民愿意种植它们。
在这个时代,农民的温饱全部来自于土地的收获,这样单一的生活来源危险性极高,一旦遇到天灾,许多人温饱无着,活不下去,这时候只要有人跳出来搞农民起义,这些人便会被裹挟在一起,成为造反大军中的一员。
可只要温饱有着落,他们对造反就没有热情,毕竟这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买卖,没到那个份上,谁也不愿冒险,这就是中国农民的现实。
杨涟和孙传庭对于山陕两省现在的局面很满意,收到皇帝要调孙传庭去京师上任的圣旨后,两人都有些惆怅不解。
两人工作配合很协调,很愉快,也希望两省能在他们的努力下,取得更大的成果,毕竟谁也不想在胜利在望时离开。
再说杨涟也深知孙传庭对他帮助甚多,甚至可以说两省有现在的局面离不开孙传庭的努力,杨涟跟皇帝接触比较多,他相信皇帝不是一时糊涂,那么有可能的是,皇帝现在有更重要的事要交给孙传庭去做。
好在皇帝在圣旨中说明,接替孙传庭的官员朝廷不再另外任命,就由杨涟推举一名德才兼备者,朝廷直接任用。
这也是为了帮杨涟在两省树立权威,也为了两省目前的政策能够始终得到贯彻,让现在的良好局面继续保持下去。
若是因为调走孙传庭而影响了山陕两省,皇帝当然不会这么做,现在的两省已经稳定,这几年的灾情也不会太严重,已经竖立了权威的杨涟只要抓紧建设水利工程,完成种植结构调整,两省再也不会出现原本历史上那么严重的灾情。
随着大量人口迁移到四川,到四川可以过上好日子这条信息肯定会在两省百姓心中留下印象,如果出现严重灾情,那时百姓自然会想起这条信息,这条出路,肯定会有更多的百姓愿意迁移去四川,而有了先前许多陕西百姓的开荒,四川也能容纳更多的百姓迁移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