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大队长说,黑锋公社以前最好的村子,10个工分价值1块钱。
不过,以前的黑山村是不敢想的,他们村是全公社最穷的村子,7,8毛钱一天他们都不敢想,他们一天也就5毛钱。
猪草兑换价值是大队干部商量的结果,就是割倒进沼气池沤肥的野草,100斤也能兑换3分钱。
最好赚的就是这3分钱,因为这些野草没有要求,你就是在地上捡1背篓枯烂的树叶,照样可以。
村里办了陶瓷厂后,外村的人又可以来黑山村转外赚了。
那就是去山里挖做陶瓷的泥土。
当然,这个泥土必须是黑山村指定的那座山里挖,是要那种指定的泥土,不是什么泥土都可以的。
100斤泥土兑换3毛钱,因为这些泥土要从山里挖,还要从山里运回来,价格自然就比较贵一点。
实际上,黑山村的村干部本来是计划100斤泥土兑换1毛钱,提高的这两毛钱是云暖建议的。
用云暖的话说,那就是有钱大家一起赚,不能单单自己这一个村子,天天有肉吃,个个长得红光满面,周围的村子的人都像乞丐一样皮包骨。
时间长久了,自己这个村子赚到了很多钱,也难免被别的村子眼红。
到时候,赚到的钱要孤更多的人来守护。
还不如有钱大家一起赚,大头自己赚了,小钱就让他们赚,这样,自己也乐得轻松。
云暖这样的话说了,大家就想起解放前,穷人活不下去的时候,一起去抢地主家粮食的情景。
村干部马上同意云暖的建议,100斤黏土兑换3毛钱。
黑山村附近的几个村子,很多村民干完农活后,都跑到黑山村山上去挖黏土。
有的人直接用粘土兑换钱,有的兑换粮食,也有人有了钱后直接兑换猪肉。
附近的村子生活也慢慢地好起来,甚至有人不愿干村里的农活,一天到晚都到山上去挖黏土。
100斤就3毛钱,一天要是挖上500斤,那就是一块五毛钱。
要是连续干一个月,他们就会有45块钱,这比城里工人的工资还高。
城里工人的工资,普通的正式工人也没有超过30块钱的。
当然,各村的村干部也不可能放那些壮劳力来帮黑山村挖黏土赚钱,除非农闲的时候。
体力弱的人,要从山里把黏土运到山下,也是很困难的。
即便如此,每天依然有好多人去山里挖黏土。
黑山村村口设置的兑换点,一天到晚陆续有人来兑换。
就是隔得远的村子,有人家里人口多的,就请假1天或2天,专门来挖黏土。
只要不是农忙,他们的村干部都会批假。
那些村民也很聪明,几乎都是轮流请假,大家都有机会,也就没有人有意见。
就是黑山矿场里,有些在矿场居住,又没有工作的家属,也加入了挖黏土兑换的大军里。
发财致富的路,以黑山村为中心,向四周辐射。
————————
感谢催更,更感谢礼物,感谢五星好评!(鞠躬)
另:60年代,农民每天收入是多少,各个地方是不同的,差别很大。
经查询,六十年代初的农民每个劳动日折大概五角到一元之间
各位宝宝们不要拿自己地方的收入来比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