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外部环境上,由于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之后,主动与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断绝了外交关系。
让原本大力支持伊朗的美西方转而成为了伊拉克的后台。
同时,霍梅尼还公开表示:“不要西方,不要东方,只要伊斯兰!”
以至于苏联及其华约小弟也站到了伊拉克这边。
还有就是霍梅尼不仅企图将伊斯兰革命输出到伊拉克,还试图输出到整个伊斯兰世界。
于是乎,一众阿拉伯国家为了阻止伊朗向西扩张,也纷纷添加了伊拉克为临时好友。
这些国家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都向伊拉克提供了大量的援助。
让萨达姆的腰杆子一下子就硬了好几个维度。
再有就是两个国家的国内局势上。
伊拉克这边在萨达姆通过军事政变成为伊拉克话事人之后,便开始大力镇压北部地区什叶派骚乱。
这些强力手段现在刚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整个伊拉克大体上比较稳定。
而伊朗那边则完全相反,霍梅尼上台后,为了政权稳固,开始对政府和军队进行大规模的清洗。
如今恰巧处在最混乱的时候,以至于军事、政治上都鸡飞狗跳,经济上也大受影响。
比如伊朗的飞行员,就是因为他们大多有在美国受训的经历,就被新政府怀疑不忠诚,许多人都遭到了停职审查。
再加上伊朗的邻居阿富汗,此时正遭受苏联老毛子的入侵,进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这些因素无不让狂人萨达姆感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于是在1980年的9月22日调集大量飞机,对伊朗首都德黑兰等15座城市和空军基地进行空袭。
23日凌晨2时,又出动5个师又2个旅的地面部队,驾驶着1200多辆坦克越过了边境线。
在北起席林堡,南至阿巴丹的480公里战线上,分北、中、南三路大军向伊朗发起了全部进攻。
由于准备不足,仓促应战,整个伊朗防线就像是纸糊的一样,一触即溃。
仅仅一周激战,伊拉克方面便于10月初占领了伊朗约2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控制了阿拉伯河东岸的狭长地带。
战绩最彪炳的当属南部战线,伊拉克军队侵入伊朗纵深多达90公里。
在这之后,伊朗方面也逐渐从最初的懵逼状态中清醒过来,调集力量向前线大举增兵。
再加上伊拉克军队也没有完备的作战计划,战线拉得过长,后勤补给跟不上,进攻上便后劲不足。
让伊朗方面有了喘息的机会,进而于10月底挡住了伊拉克的攻势。
而沙梓杰飞抵两伊交战前线的2月份,正处于伊朗发动局部反攻,伊拉克由攻转守的阶段。
战火基本稳定在阿巴丹至阿瓦士、提斯孚尔、沙赫阿巴德一线。
沙梓杰驾驶着U-2侦察机由北向南沿着两伊的边境飞行。
只在阿巴丹一带发现了纷飞的战火。
这是因为战争伊始,萨达姆就想将阿巴丹彻底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