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七牛倒是没想到区区两个望远镜而已,居然得到了太上皇这么多钱的赏赐。
虽然相较于朱七牛家的家底,这点钱连毛毛雨都算不上。
“看来是在倭奴国占了点地盘儿,弄了不少银子啊,不然太上皇绝不会有这么大方。”朱七牛暗暗嘀咕道。
送走朱元璋派来送赏赐的人,朱七牛转身拎着一个小木箱来到了宋濂先生这里。
“先生,你现在的眼睛是不是不太好使,看东西不清楚,尤其是到了夜里?”将小木箱放在先生面前,朱七牛笑问道。
宋濂点了点头:“是啊,年纪大了,难免的。”
朱七牛打开木箱子:“那你试试这些。”
宋濂往里一瞧,只见里面放着一排排的小木架子,每个架子的中间都嵌着两块玻璃。
“这是?”
朱七牛解释道:“这是眼镜。”
朱七牛拿起其中一副墨镜戴上:“先生你看,就是这么戴的。”
宋濂随手拿起一副戴上,顿觉头昏眼花:“不行,看不清。”
“那就换一个。”
朱七牛给宋濂拿了个更小数的。
宋濂戴上后:“还是有点花。”
朱七牛又给先生换了一个。
这次宋濂可就看得异常清楚了,清晰度直追五十六岁那会儿。
好奇的四处打量了一下,宋濂最后又定定的看了看朱七牛,突然感叹道:“以前看不清楚,我倒是没太发现,七牛你长大了不少啊!”
朱七牛鼻子一酸:“先生。”
宋濂摸了摸他的头:“好了,不必伤感,生老病死都是人间常态,你别忘了自己还是个大夫,要尽量看开才是。”
“谢先生指点。”
朱七牛又拿起另一副一模一样的眼镜:“这个留给先生备用,其它的我就带回去了,这眼镜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度数,其他人可能更合适别的眼镜。”
“嗯。”宋濂拿起另一副眼镜左右看了看:“这小小两枚玻璃,竟然有这么大的作用,先贤的书上可不曾记录过这么神奇的事情,看来世界真的在慢慢发生转变,过往的一些道理、圣贤、文化可能要慢慢不受重视喽。”
“万变不离其宗嘛,先生多虑了。”
“希望吧。”
宋濂又问道:“工部那边研究的怎么样了?”
朱七牛摊了摊手:“还是老样子,进展缓慢。”
“唉,也不知道我能不能活着看到你说的那些机器,若是老夫能活到倭奴国被攻下、农场规划彻底铺开、工业真正萌芽,老夫就是死也瞑目了。”
朱七牛安慰道:“先生别想这么多啦,你的身体还硬朗的很呢,肯定能看到那一天的。倒是这些工部的工匠,也不知道太上皇有没有那个耐心等着他们慢慢来,别哪天心情一不好,直接把他们拉出去砍了。”
“那你可就多虑了,太上皇不是这么没谱的人,什么人能杀,什么人不能杀,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原来如此,先生还真是洞察世事,老成持重。”
听到学生的夸奖,宋濂立刻开心起来,再也顾不上伤春悲秋。
于是朱七牛也跟着高兴起来。
之后几天,朱七牛陆续提着眼镜盒子去找了戴思恭、黄王氏等亲近的老人,一一让他们试戴了眼镜。
结果除了黄王氏因为经常绣花而坏了眼睛外,其余人的眼睛都保养的相当不错,根本就用不着老花镜。
虽然如此,但跟朱七牛不熟的人里还是有蛮多老花眼的。
所以忠义伯府的眼镜生意十分火爆,并且大家花了钱还很感谢呢,眼镜厂厂长朱二虎老自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