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点了点头:“这个想法不错,有能力有功勋的宗室子弟自然应该比单靠关系的皇子要来的受人喜爱,若是皇子不服气,自己去设法建立功勋就是。还有其他建议吗?”
孔十七道:“臣觉得考核宗室之事可由宗人府主管,但仍需吏部、兵部和都察院协管,如此才能保证公正。”
朱元璋再次点头:“这个想法也挺好,准了。”
余钱道:“启禀太上皇,若说到宗室子弟中的功勋之人嘛,当首推清海郡王。
正好他如今也是朝廷的宗人令,提出了此次的改制之法,用意深远,为国为民……光明正大,不如就由他来做这第一位世袭的郡王吧。
另外就是草原之上的燕王殿下,他多年来南征北战,在草原之上俘获无数,实乃太上皇众多皇子中武德最充沛的皇子,封个世袭的郡王爵位也很合适。
再就是就藩东瀛的湘王殿下,他坐镇东瀛六年,数次带兵剿灭地方叛乱,又积极协调东瀛各地官府,推广东瀛归化与发展,封个世袭的镇国将军爵丝毫不为过。”
朱元璋筹谋了片刻:“七牛的功劳却是实打实的,封一个世袭郡王并不为过。至于老四和老十二那里嘛,你们到时候再跟皇帝商议就是了,咱懒得管这些。”
众人立刻知道,太上皇这是想把做人情的机会留给皇帝。
于是就都没再提这一茬了。
转而开始纷纷建议起了别的。
比如把骑马射箭纳入宗室武考项目中。
比如周王朱橚似乎在守土这方面不是太热衷,反而对研究花草树木、尤其是药材这一块很感兴趣,且成就非凡,组织人编着过《保生余录》《袖珍方》等药学、医学名着,救死扶伤,既然改制后藩王不一定非得就藩某地不准走动,那不如调周王回京做个翰林院学士,专职领人搞这方面的着书。
再比如宗室禄米问题,就有官员建议按照一口人一月三十斤禄米来发放。不过老朱没答应就是,觉得太少了。
对于调朱橚入京之事,朱元璋则恨不得举双手赞成。对于这个性格跳脱如猴子、但又聪明嘴甜、人缘极好的儿子,他可是喜欢的紧,马太上皇后亦是如此。
就这样说啊吵啊,争啊骂啊,君臣一大堆人愣是商量到了中午,这才算是把大方向给定了下来。
接下来的具体条例、规矩和人员安排等,就得靠朱七牛和兵部尚书、礼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等人来慢慢商量了。
可以预见的是,等全部的条陈都拿出来,怎么也得一两个月后了。
毕竟这种制度不说古往今来第一份吧,但属实也是有不少创新的,摸着石头过河啊。
但不管怎么说吧,这事儿既然已经大方向上通过了,接下来也就是些小磨合罢了。
而以当今太上皇在大明的威望,这事儿只要朝廷定下来,地方上的藩王是绝对不敢跳脚的,只能乖乖听话。
不然的话,太上皇指定能做出一火车坐过去、把藩王们敲得满头包这种事。
消息传到武英殿,皇帝朱标彻底大大松了口气,然后就不打算再理会这事儿了,任由朱七牛他们去折腾。
而论到当甩手掌柜的能力嘛,其实朱七牛一点都不比太上皇和皇上差。
虽然过去当过很多个衙门的主官,但他一向也是能动嘴就不动手。
回到宗人府后,朱七牛果断将跟其他衙门商量细节的事儿甩给了宗人府经历,然后便拍拍屁股直接回王府去了。
并且之后几天他也不准备来了,打算全身心的迎接和小姐姐的婚礼。
还没进王府呢,远远的朱七牛便瞧见家丁丫鬟们正在门口打扫卫生、挂红灯笼。
而进入府内后,那就更热闹了,到处都是忙进忙出的人,这个贴窗花,那个洒水扫地,那个在被嬷嬷教导宫廷礼仪。
简而言之一句话,全都在为不久之后的婚礼做准备。
正领着朱十牛在院子里玩儿的朱八牛见朱七牛回来了,好奇道:“老哥你咋回来了,衙门没事儿了吗?”
“衙门的事儿我都交代好了,准备在家里待几天。”朱七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