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卿,你们都听见了?”朱允炆强装镇定询问道。
颜子瑜、伍超风等人齐齐点头。
“斌王说他要放权,或许是真心实意,但我们仍然不可大意。”
“既然他有心让黄日高、万三重等告老还乡,不如趁此机会让他们荣养了吧,只要十二部和五军都督府掌握在皇上手里,皇上便可全身心的做想做的事了。”
“是啊,但皇上之前对斌王说的那些规划臣并不赞同,大明已经足够大了,人口却跟不上,地方打下太多,只会增加防守压力和朝廷财力负担,像澳王朱柏所在的澳洲,说是大明领土,但若是澳王有心自立一国,大明鞭长莫及,岂非给他人做嫁衣?”
“……。”
他们绝口没提吕氏之事,让朱允炆松了口气,也越发享受当皇帝的乐趣。
‘嗯’了一声,朱允炆道:“皇叔性情高傲,不愿意辅佐朕,朕也不好强求,就按你们的意思办吧,尽快安排人接任十二部尚书、侍郎之位,至于五军都督府那里,就由武将军多多费心了,咱们这帮人里,也就你战功赫赫,懂得军马之事。”
伍超风抱拳:“臣遵旨。”
朱允炆扫了一眼众人:“说来也是巧了,诸位爱卿好像都很看不惯皇叔,就跟跟他有仇似得,颜爱卿。”
颜子瑜出列:“臣在。”
“让你搜寻的人才搜寻的如何了?”
“臣已经搜到数名大才,但具体如何还需皇上定夺。”
“你说说看。”
“第一人乃是当年在大明文坛颇有良名的黄子澄,此人原是乡试解元,有状元之资,但斌王殿下极不喜欢他,险些在主持会试的时候直接把他刷下去,后来听说斌王殿下还特意给吏部当过招呼,把黄育才给扔到了一个偏僻小县,似乎是打定了主意不想让黄子澄出头。”
朱允炆道:“黄先生的大名,我早年在宫里的时候就有所耳闻,他这等大才,皇叔确实有些埋没他了。他现如今在哪儿任职?”
“还是在云南边境小县当知县。”
“当了快二十年知县?这也太屈才了,调他入吏部当吏部侍郎吧,将来接任吏部尚书。”
“是。”
“还有何人,你继续说。”
“蒙古省参政齐泰。”
“齐泰?那不是斌王的儿时好友兼同年吗?”伍超风插嘴问道。
颜子瑜道:“是好友和同年没错,但似乎是看不上齐泰的才能,又或者是为了避嫌,二十年了,政绩不错的齐泰的升迁之路一直走得非常慢,他们那一年的其他进士许多都官至侍郎了,齐泰心里若是没点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而齐泰的能力嘛,当年那是得到过太祖认可的,就连他的名字都是太祖给取的。
只要皇上愿意提拔他,以他这样的历程,必然对皇上十分感激,肝脑涂地,皇上敢于用他,也是对当年太祖特意给他取名的一种善后啊,士林之中日后定然传为美谈。”
朱允炆眼睛一亮。
如此一来,可就显得我比皇兄会用人了。
“好,齐泰也可提拔。参政乃是从三品官,便暂且升任他为应天府正三品府尹吧,至于原府尹杨士奇,找个由头外调吧,他年纪还轻,在士林名声又不错,退养未免落人口舌。”
“臣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