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河南,陕西,陕西的秋粮就不必押送进京了,尽皆留在地方,以备不时之需。感受到身后传来的力道,正闭眼放松的朱由校不由得闷哼一声,但仍不忘朝着司礼监秉笔吩咐道。
得益于最近几年所大力推行的农政,百姓们的产出相比较以往倒是强上不少。
尤其是河南,陕西,陕西等地的农户因为大力播种番薯等物,粮价已是达到了太祖建国以来的最低点,各地官府都先后上报,本是空空如也的粮库中已然存有数量不菲的粮食了。
对于这个结果,朱由校并不意外,毕竟自他继位以来,当属对河南,陕西,陕西这三地投入的精力最多,并对当地藩王严加整饬。
倒是南方那边,因为百姓们的生活相对更为富裕一些,对于没有太大经济价值的番薯,播种的热情有所冷却。
但朱由校坚信,随着大明国力的欣欣向荣,尤其是捉襟见肘的财政问题得以解决之后,大明百姓的温饱问题也将得以初步解决。
至少不至于像原本历史一样,偌大的中华大地,因为小冰河及战争的催促,导致十室九空,饿殍遍地。
奴婢遵旨。
见朱由校说起正事,司礼监秉笔不敢怠慢,赶忙点头称是,但眉眼间却也涌现一抹苦色。
依着他对天子的了解,只怕接下来便是要对其余省份押解的税银做出安排了。
果不其然,只片刻的功夫,朱由校清冷的声音便是在暖阁中随之响起:除山西外,陕西和河南的税银也不用押解进京了,悉数留在当地。
遵旨。
对于朱由校的命令,王安自无反对的道理,但眼眸中的苦涩却是愈发浓郁,眼下国库空虚,前些时日大军开拔,便是天子由内帑出资,先行垫付。
而陕西和河南的税银虽然不比南直隶,但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天子就这样留在当地,只怕户部毕大人闻讯之后,又要进宫哭穷了。
但陛下的内帑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呐!
尤其是还有不到三个月便是年关了,天子按照惯例都要给宗室长辈予以赏赐,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而且就藩于河南卫辉的潞王朱常淓已然到了婚配的年纪,其母妃已是正式报予朝廷知晓。
这朱常淓虽然与天子相仿,但却是天子的叔叔辈,更是当下大明诸多宗室中,除却信王由检及居住在十王府中的几位亲王之外,血脉最为最近之人,也含糊不得。
这家大业大的,哪哪都是钱呐。
像是感受到了身旁心腹太监的心理活动,闭眼假寐多时的朱由校缓缓睁开了眼睛,并一脸信誓旦旦的说道:大伴,勿慌。
会有人给咱们送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