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就算这些倭国士卒临阵倒戈,也不过是给我等平添军功罢了,有什么打紧的。
自成祖朱棣靖难成功之后,这大明朝便再也没有了世袭罔替的国公,尽管在正统及成化年间,曾短暂出现过受封世袭罔替的国公,但很快便被降爵。
因此,大明朝现有的国公,仍是国朝初年的那几家,且因为当今天子的整饬,世镇南京的魏国公府及祖上是靖难名将的成国公府也被废黜。
纵使算上世代镇守云南的黔国公府,如今的大明也就剩下三家世袭罔替的国公府了。
但今日过后,以当今天子对于武将的信重,只怕大明即将又多出两三家世袭罔替的国公府。
对于黄得功如此直白的言论,同样高居于战马之上的袁可立只是皱了皱眉,便将此事忘于脑后,丝毫没有将其放在心上。
如此滔天的军功,若是放在前汉和两宋时期,只怕封王都不为过,但是这等忌讳的话题却不是他这等文官能够讨论的。
总督大人,差不多了。
抬头瞧了瞧头顶的日头,许久未曾做声的卢象升舔了舔嘴唇,举目朝着袁可立望来,并轻轻点了点头。
自家人知自家事。
尽管从表面上来看,己方占尽了优势,但唯有在场的几名将校知晓,大军自大阪城所搜集的粮草已然被挥霍一空。
倘若今日无法在太阳落山之际踏平江户城,他们便不得不后撤,重新搜集粮草,以便来日再战。
而在这个过程中,便会徒增许多麻烦,毕竟昔日投诚的大名领主们并非真正归降,很有可能在他们大军休整的时候临阵倒戈,以至于腹背受敌。
好!
诸位将军,今日便看你们的了!
有劳了!
闻言,袁可立便是深吸了一口气,随即便是在战马之上微微弯下了身子,朝着身旁的将校们挨个抱拳行礼,引得一众将校们赶忙还礼。
待到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卢象升便是催动战马上前,并朝着另一侧的黄得功呼喝道:虎山!
得令!听闻卢象升点到自己的名讳,黄得功赶忙点头应是,随即朝着身旁的副将们朗声下令。
与此同时,还有数十名传讯兵于军中疾驰。
咚咚咚!
好半晌之后,与大明军中节奏完全迥异的战鼓声奏响,大明军阵左右两侧,加起来上万人的倭国士卒终是后知后觉一般,歇斯底里的朝着江户城所在的位置而去。
倘若此时有人近前观瞧,便会发现这群士卒身上所穿着的皮甲已然消失,身后背着巨石夯土,唯有手中紧握着一柄短刀。
在身后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这群倭国士卒悍然朝着昔日的国都发起了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