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粮一般都在一毛五到两毛多一斤,是分等级的。
苞米面比较便宜,八九分一斤。
当然,还有更便宜的红苕,也就是红薯,两分钱一斤,五斤红薯折合一斤粗粮。
当然,红薯这东西是不能多吃的。吃多了之后,胃里会反酸水。
但把红薯干掺杂在碴子粥里,还是很不错的。
第二天,正好是周日,不用上班。
完成日常的锻炼,吃过早饭,赵恒带上这几天准备好的渔具,就出了门儿。
连续一周只见到一点点荤腥,赵恒也是有些馋了。
正好,今天去伊通河边上试试。
自从上周看到河边有人钓鱼,赵恒就开始准备了。
穿越之前,他特意购买了一些鱼钩、鱼线、鱼饵等,却唯独没有买鱼竿。
这年代,要是拿着一根后世产的碳素鱼竿去钓鱼,肯定不安全。
这时候的钓鱼工具,基本上都是自制的。
鱼钩一般是用烧红的绣花针打造的,鱼竿直接就是竹竿。浮漂一般是用比较粗的鹅毛杆,剪成一节一节的,做成七星漂。
铅坠多数也是直接用牙膏皮。
几天前,赵恒从一个同事家里找到了成片的竹子,从中换了三根长度和粗细都合适的细竹竿。
这几天,这三根竹竿经过修剪、晾晒、烘烤、拉直,已经是合适的鱼竿了。
甚至,赵恒还把分叉的切口处用纱布打磨了,又在鱼竿尾部,缠了一些破布,拿握起来更加舒适。
鱼线鱼钩是有的,赵恒当初买的时候,买的都是1.0以上的,比较粗的线。三盘线,三百多米,应该够用很久了。
鱼钩比较便宜,3号到8号的,各买了50个,也够用很久了。
太过现代化的东西,赵恒都没有拿出来用。
两根鱼竿,都是三米左右,太长了也太重,拿着不舒服。
一根鱼竿配的是3号钩,用来钓鲫鱼。
另一根鱼竿配的是6号钩,用来钓鲤鱼。
鱼饵方面,赵恒当初买了几套鲫鱼老三样:野战蓝鲫,速攻,918。
还有几包天下鲤,几包通杀饵。
当初花钱超了预算,有一部分都是用来买这些饵料了。
赵恒还特意从酱油厂拿了一些味精渣之类的,加了点散酒,苞米茬子,准备用来打窝。
鱼饵这方面,用了一点面粉和成面团,掺杂了一些购买的饵料。闻起来也是香味十足。
赵恒倒是没有掺杂太多饵料,一方面这些饵料用完了就没了,另一方面,加上一点点,应该也足够了。
这年代钓鱼一般都是用的原生态的饵料,蚯蚓,玉米粒。
赵恒所用的这些,已经是跨时代的产品了。
半个拳头大的面团,存放在了系统空间里面,免的用不完发酵了。
这要是让李淑华看到,他用这么大一团面去钓鱼,估计又得骂他败家子儿。
鱼竿、鱼饵加上一个小桶,还有一个小马扎,就是赵恒全套的钓鱼装备了。
光字片距离伊通河还不到两公里。
赵恒骑上自行车,没用多长时间就赶到了河边。
找了一个僻静的位置,距离其他人至少百米开外,赵恒这才开始了自己在60年代的初次钓鱼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