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开始工作后,丁一的重点在布置会场上,他打破了传统的台上台下的格局,把舞台和观众席融合在了一块。
这在这个年代是一种创新,但是遭到了文艺团队的一致反对,理由就是不符合传统。
实际上还是拉不下脸来,这混在一块,不成了撂地卖艺打把式了?我们可是有编制的科班出身,能这么没品位?
丁一笑呵呵的接受意见,转头就拿着徐阳带来的上级领导文件,把这帮人都镇压了,领导批示和群众打成一片,文艺工作者和观众抱成一团,很好,很符合领袖的文艺理论,要大力支持和推广!
你们这帮干活的意见不重要,领导的意见才重要,至于领导怎么看,那得看我丁一的报告怎么打,你们就是怨声载道也传不到领导耳朵里。
丁一在报告中压根不提文艺团队的意见,只说大道理,领导关心的也不是你们文艺团队,关心的群众舆论。
这就是大势,所以文艺团体被无情碾压也在情理之中。
演出节目丁一并不是不关心,跟着看上一遍,只要没有反动的,就过,至于谁上谁下,节目设计,都扔给周吴郑王四位老师,总得给人家点甜头嘛。
甜头归甜头,丁一也没彻底放开,他订立了责任制,节目分类,专人主管负责,责任到人,一下子就把缰绳套上了,周吴郑王都有点战战兢兢,关牛棚的老艺人多着呢。
这么一搞,没人想着争功了,先自保吧。
文艺圈的事丁一不专业,他主抓的就是怎么设计的让领导满意。
至于说观众满不满意,那真不重要,倒不是说不重视群众,关键是这年月群众欣赏文艺演出的机会着实有限,看啥都新鲜,你只要演,那就有人看,还特别捧场那种。
再加上识字率不高,你演啥就看啥,只管鼓掌也不多嘴,哪像现在,你演一个节目,从哪抄的,在哪演过,立刻就贴吧满天飞了,底裤都给你掀了。
会场的布置就是十二张大圆桌,围着一个舞台,每桌十二个人,除了一些主要演员,丁一也让侯主编邀请一些四九城的领导,这就是给侯主编的人情了,侯主编欣然接受这个任务。
丁一特意叮嘱了有俩人务必请到,侯主编看了看,表示难度不大,并说万一不成,得有备选,也提出了几个候选人。
姜还得是老的辣啊,论人际关系,丁一真不如侯主编,不但广而且深。
经过一周的忙碌,基本成型了。
丁一和周吴郑王天天开碰头会交换意见,这天又坐到了一块,丁一拿着过了好几遍筛子的节目表,满意的点点头。
“四位老师,辛苦了,接下来我们再辛苦一下,把节目排序整理出来,再把主持串词加上,就可以递交领导审查了,如果没有问题,等候领导安排,做一次汇报演出请领导审查。”
周吴郑王也面露喜色,终于完活了,这小子动不动就拿大帽子压人,我们文艺圈就怕这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