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异同之处》!”
“这……,心得?”
看着面前的第一篇心得文章,阅览题目,轻道一声,刘延顷抬首看了某人一眼。
这是心得?
好吧。
似乎鲸卿刚才所言,陛下于他的吩咐,便是读《二十四史》有感,本以为会从《史记》开始的。
不曾想,直接落在三国了。
倒也没有什么。
自上皇岁月钦定《二十四史》之后,天下间的读书人都有阅览,然而,真正可以将二十四书通读一番的人鲜矣。
一则,《二十四史》字数太多,足足四五千万字,欲要通读一遍,就算每日都有阅览,也得数年之功。
而《二十四史》只是科举之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行走科举之道,完全没有那般必要。
待科举有成之后,再行阅览也是不迟,自己就是近一二十年才将《二十四史》通读的。
从题目来看,鲸卿所言是《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这两本书,自己也都阅览过。
心得?
不知鲸卿的心得如何!
“……”
秦钟汗颜。
实在是赶工赶出来的心得篇章,《二十四史》那般的大部头,自己也有看,可是……若说直接就写出来心得篇章。
需要耗费时间。
而前身岁月,自己已经探究过更为熟悉的一些历史片段,故而,加班加点弄出来两篇不难。
“写的还真不少,读起来……有些意思。”
“许多东西,我也没有想到那一层。”
“不错。”
“真实性,《三国志》自然为上,然天下间,《三国演义》之事更为流传。”
“陈寿毕竟是亲身经历者。”
“一千多年来,三国的许多人和事都变了不少。”
“而且,鲸卿你在里面所谈及的许多事情很有趣,草船借箭却非诸葛亮所为,而是孙权。”
“还有关云长刮骨疗伤之事,天下间许多人都知道是华佗所为,鲸卿你也有华佗在世之名。”
“而华佗身死很早,难以见到关云长。”
“……”
“……”
“这份心得尚可,难得鲸卿你了。”
“能够写出这篇心得,你对于《三国志》、《三国演义》当有通诵细读,这一点很好,却也不好。”
“你如今快要童试了,那些书以后再读也不迟。”
“这份心得更有趣了,更有趣是它的题目——《浅谈汉家丞相曹操》!”
“这篇心得中,鲸卿……你对于曹操的赞誉不少,倒是有些论断同时论不合,但……引经据典的一些道理很充实。”
“启用寒族子弟,屯田北方,开荒边界,抚平外族,一统北方,天下安稳……。”
“你这首词更为填色!”
“《浪淘沙·通惠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通惠河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这首词极好,真的极好。”
“很是大气,很是豪迈,城外治水,你所见所观能够有那般体验,甚好!”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千年岁月,一晃即逝,磅礴大雨,也是一闪即逝,人间会好的,那些人会好的。”
“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你怎么知道那里还有遗篇?”
“真好!”
“这首词真的极好,近年来的京城之内,鲜有诗词这般水准了,鲸卿!”
“你诗才极好!”
“收起来吧,两篇心得……有点意思,无大碍。”
两篇文章的字数都不少,都在千余字左右,刘延顷阅览的速度很快,不过半柱香的时间,便是结束。
而后给于评价。
语论诸般,说了许多,可以看出,鲸卿对于《三国志》有过阅览,还有不小的探究。
对于曹操的浅论,亦是有凭有据,尽管同如今曹操奸臣汉贼之时论不合,仍为可见。
毕竟是心得,而且鲸卿年岁尚幼,也不会有什么冲突危险。
更为难得,在浅论曹操的那一篇心得上,还有附有一首词,更为点睛之作!
先前的京城,鲸卿便是有两首词流传,接下来又要流传一首了,可以预见,这首词不会沉寂的。
说着,自椅子上起身,将两篇文章递过去。
“百草厅内有一位合作者,他走南闯北,说过许多事情,那里仍有当年的残余痕迹。”
秦钟将东西装回木盒。
看来文章心得没有什么违规之处,心中稍安,随即看向先生,又是一笑,连忙跟上。
“陛下如今正在养心殿。”
“冬日之时,陛下在养心殿比较多,相对于上书房,养心殿的空间大一些。”
“临近年底,许多事情不少。”
行出门房,刘延顷走在前方,身后跟着秦钟。
左右道路虽有巡逻之人,却不为拦阻,秦钟见状,不由感慨,得……自己还需要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