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就到中秋节了。
今年的中秋,不管是对胡琼芳母子,还是对胡家、何家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一个节日。
赶在中秋节前两个礼拜,胡琼芳的房子终于盖好了!
这个年代农村盖房子,不像后世那样,有那么多装修的花样,房子盖好之后,拿白灰刷刷墙,等墙面干透,就能住进去了。
讲究点的人家,还会把顶棚糊一下。
胡琼芳只让人把娘三住的房间糊了一层顶棚,剩下几间房都是空荡荡的屋顶,不过家里要开店做吃食买卖,整天烟熏火燎的,糊顶棚反而不方便,到时候屋顶脏兮兮的往下滴油,还不如直接空着呢。
房子盖好了,胡姥爷偷偷请人看了个好日子,胡琼芳正式带着两个孩子,搬到了新家。
按照本地的习俗,盖房子搬新家,也是要摆酒请客的,胡琼芳和女儿商量了一下,母女俩都不想邀请姜乐生,但搬家摆酒的话,又绕不开这个嫡亲的小叔子,最后,胡琼芳索性决定不办酒了。
就帮忙搬家的三家人,一起吃个饭。
胡姥爷一家当然是全员上阵,就连几个正在上学的孩子,都特意请假回来帮忙。
王春鹃和韩大军夫妻俩也过来帮忙了,不过俩孩子都在上学,白天都没来,等晚上吃饭再一起带过来。
就连新认识的邻居、加油站的童老板,都亲自送了一对崭新的大红色暖水瓶做贺礼。
何老爷子夫妻俩虽然人没到,却也托人给胡琼芳送来了贺礼:又是一对印着喜鹊登梅的暖水瓶。
“幸亏咱家是开店的,不然这么多暖水瓶,那得用到猴年马月呀。”看着满屋子的暖水瓶,姜甜忍不住黑线道。
新家造的比姜甜想象的还要好。前面一溜四间房,最东边一间,南北隔了两个小房间,朝南的大房间摆了两张床,是她和胡琼芳的卧室。
北面一间小的,是弟弟姜诚的卧室兼书房。
西边三间直接打通,进门是一个收银台,后面打了一排陈列柜,以后可以卖点烟酒饮料什么的。
收银台旁边就是点餐区了。
现在省道边的小饭馆还没后世那么讲究,都是在白板或者硬纸壳上写好菜单,客人来吃饭,直接按照菜单点菜就行了。
姜甜却在“点菜区”花了点本钱,央求大舅帮忙,用木头、玻璃和纱窗打了一个展示柜,就跟后世的卤菜店一样,把做好的饭菜放在里面,客人来了,看什么点什么。没客人的时候,把纱窗一拉,苍蝇也飞不进去。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他们家这展示柜一摆出来,附近就有好几个开饭馆的找胡琼芳打听,问她家这个展示柜是找哪个木匠做的,他们也想找人打个一样的。
胡琼芳还没反应过来,姜甜就把她大舅推出来接单子了。
送上门的买卖,为什么不做?
这个年代的小生意人,本来就是什么赚钱做什么,有人想要展示柜,正好大舅会做,干嘛不把这活儿接过来?
反正这年头也没有什么专利保护,你不做,人家转头带个木匠过来看一眼,一下子就把你的东西给复制过去了。
本来大舅还有些犹豫,因为家里马上也要盖房子了。
二舅当机立断,把他哥推回家赚钱了。
“你只管去给人打柜子,家里盖房子本来就要请人帮忙,我多请一个人,每天也花不了多少钱,大不了这请人的钱你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