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己想把种香蕈的技术推广出去的想法李禾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是让自己爹整理一下关于这方面的技术,记录下来。
自己儿子的要求李三自然是满口答应。
李禾从来没有小看种地吃饭的农民,千百年下来他们总结了各种各样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炎黄子孙总是在土地上拥有格外的天赋,这是独属于这片土地的浪漫。
李禾中了府案首之后过来送礼的人家又多了起来,现如今李禾已经是彻底出了名,渐渐的所有人都知道了邹家村出了个神童,加上这些年李禾对外的工程做的很足,因此每次有人打听他的消息得到的都是夸他孝顺双亲长辈,为人认真踏实。
李禾怕自己爹娘应付不过来,特意拜托村长夫人帮衬一下,作为自己夫君的得意弟子,村长夫人自是万分上心,李禾也放心的回了书院。
到了李禾这个程度,再也不是死读书就能够长进的了。
那些世家大族官宦子弟为什么在科举考试中处处压寒门一头,就是因为他们时刻掌握朝廷的动向,而获取这些消息最直接的来源就是府衙的邸报。
因此自从县令说自己缺一个文书之后李禾就开始每天去县衙报到。
李禾就这样一篇篇的阅读朝廷邸报,慢慢的观察其中政策的变化。
县令虽是愿意让他在县衙呆着,却很少见他,一个月有上一两次已是大幸,李禾更多时候是做完一些琐事之后就在屋里静静读书。
他也想过去看靖江县历年的人口变化,却被管理文书的小吏不轻不重的挡了回去。
没几天,县令就见了李禾,话里话外都在敲打他。
李禾自然从善如流的认了错,之后只是老实的看着朝廷邸报。
他知道自己是莽撞了,可能是县令的态度给了他错觉,让他以为自己有一定程度上的权限。
不过李禾也不气馁,他整理了一些关于朝政上的问题记在心里,等到去拜访毛公的时候就拿出来请教。
因着大多是往年的邸报,李禾问起来之后毛公也愿意讲一些朝廷不算隐秘的事情,只是到了近两年的消息毛公答起来大多都是猜测,李禾也就明白毛公现在是彻底离开了权利的中心。
不过两年时间就已经收不到一点朝廷的动向了。
不过毛公也是在官场上混过的老油条了,加上对于李禾的印象不错,也愿意给他一点扶持,李禾也是从和毛公的交谈中初窥了官场一角。
因为李楠也要准备院试,所以李禾每次也都会把看到的邸报内容告诉他,然后再跟他互相讨论。
不光这样,每次他从毛公那得来的指导他也会不吝啬的分享给李楠。
因为他知道,在这个朝代,宗族才是最牢靠的关系,血缘就是他们之间解不开的纽带,这一直牵制着他们,让他们成为最牢靠的盟友。
而这些也是李楠经年累月对李禾的照顾带来的回报。
就这样忙忙碌碌之下,时间来到了七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