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考场内就响起了锣鼓声,没一会儿就有衙役举着木牌来回行走。
看到木牌上用二尺高一尺宽的纸写的题目,李禾赶紧抄写了下来,趁着衙役没走又确定了好几遍。
等到题目确认无误李禾就开始在心中思考文章该怎么写了。
没等他想出具体思路答题的锣鼓声便响了起来,李禾提笔将自己的籍贯姓名全都写好,这才开始打草稿。
院试分为正试、复试两场,第一场为正试,考四书文一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并默写《圣谕广训》百数十字,于当日申时交卷。
时间紧张,李禾看着试卷上的四书题和诗赋陷入沉思
四书文的题目是“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和”,诗赋则是“赋得凡百敬尔位—得贤字五言六韵”。
李禾看到这篇四书文就想起了自己前几个月在朝廷邸报上看到的关于边关战事的捷报。
春寒之时边关和戎族发生了一场大战,虽是险胜但是这场大战也将国库的钱粮消耗一空。
看来上面对此十分头疼,已经开始在科举上让天下学子献策了。
李禾没有急着写四书文,毕竟名次如何基本就在这四书文上一定高下了。
李禾先将诗赋写了,这些年李禾的诗赋进步颇大,因此只是想了一会儿就把这首五言六韵试帖诗写了出来。
赋得凡百敬尔位
凡百登庸士,惟期左右贤。
官箴廉作首,尔位敬为先。
胜怠丹书凛,厘工素履虔。
龙光严咫尺,虎拜肃班联。
弼汝宣三徳,只台儆十愆。
寅恭时赞赞,辰告日乾乾。
枫升咸钦若,槐厅各慎旃。
缉熙崇圣学,主一悟真铨。
将诗赋作好李禾又将《圣谕广训》默写上去,一笔一划写的极为认真,等到默写完成李禾就开始专心思考这篇四书文该如何作答了。
“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和”取自《论语》的《颜渊》篇,原文如下: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意思就是鲁哀公问有若,遇到饥荒,国家用度不够,怎么办?有若说,何不用“彻”法?(彻法是周代的一种赋税制度,简单说来就是农民耕作九份私田算自己的,另耕作一份公田的产出交给国家。)
考官出题的目的,是想让考生论述民富与君富(国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