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榆没想到老俩口还有这种往事,前些年,很多人为保命,把祖传的古董捐给国家,骆爷爷和曾奶奶捐古董,不算啥稀奇事。
“是什么东西,让他们那么惦记?”
“就是我家祖传的香炉和瓷器,听说是宫里的物件,就被人惦记上了。我们老俩口根本留不住这种东西,干脆捐给国家博物馆了,她们太贪婪,总觉得我们手里还有好东西,心里惦记。”
骆爷爷是个能干人,早年是很有名的中医,前些年也被批斗过,如今年纪大了就退居二线,在家照顾儿子。他认识所有中药材,通读史书,对古董也有研究,是个全能的人儿。
曾姨也不是普通人,她家祖上给宫里看过黄陵,要么能有古董传下来?
老俩口都是文化人,说话做事有理有据的,跟她们交流很轻松。
骆康成就躺在屋里,舒蕙湿了毛巾替他擦身体,楚榆远远瞧着他挺有精气神,人也长得利索,不料落到这步田地,叫人看着唏嘘。
客厅的桌子上摆放着文房四宝,还有一张没写完的字。
“你骆叔字没写完就晕了,好在问题不严重,今天就能出院了。”
楚榆想到龅牙胡亲戚的拓碑和字帖,她对书法没啥研究,随便写写罢了,就想拿来给骆爷爷看看。
楚榆抱着箱子过来时,骆爷爷刚出院回来,瞧着精神不错,人也乐呵呵的。
骆爷爷看到她挺高兴的,楚榆就把拓碑和字帖取了出来。
“这字帖瞧着挺冷僻的,您要是喜欢,就拿去吧。”
楚榆买下龅牙胡亲戚的遗物,纯粹看不惯老人家的东西当废品卖,要是能送给喜欢书法的人,也算废物利用。
谁知骆爷爷越看越惊讶,翻完拓碑又翻了几页字帖。
“丫头,你这东西我不能要。”
楚榆寻思着拓碑和字帖不算好,练书法的人都这样,有自己钟爱的名家字帖,骆爷爷练楷书多,大概瞧不上她这行书字帖了。
谁知骆爷爷只是摇头,又问她东西是哪来的,好半晌才直摇头:
“你这丫头倒是有善心。舍不得被当成废品处理掉,就给买回来了。也是天意吧!那对老夫妻的儿子在国外汲汲营营,不愿意回国,甚至连父母的遗物都不想要。而你花了14块钱买的废品,转头就够你在大城市买楼买地,够你子孙后代吃穿不愁,而他在国外混一辈子,赚的也不如这箱废品多,他亏大发了!”
楚榆愣怔片刻,这东西竟然是古董文物?照骆爷爷这意思,这箱东西可不便宜。
也不怪楚榆不懂,这些东西看着没啥特别的,字帖和拓碑都有些泛黄,一眼看去,旧的厉害,她印象中的文物都摆放在博物馆里,有特殊的安保措施。
这些东西太亲民,看着真不值钱啊。
骆爷爷直笑,“傻姑娘,放在博物馆里的东西,都是博物馆修缮、精心保管后的,那东西没去博物馆之前,跟普通东西也没啥区别。喜欢文物的人当宝,不喜欢的打砸抢扔的,前些年的红兵砸的还少吗?不正是觉得文物平平无奇?”
楚榆不是没钱的人,倒没啥欣喜感。
“骆爷爷,这东西值很多钱吗?”
“拓碑啥的我不提,就说这行书,是那位的真迹!!按理说已经绝迹了,博物馆里展出的那套都不如你这个价值高,你说值不值钱?当然了,盛世古董才值钱,你现在拿出去卖,只会被人强行压价,左右你这丫头不缺钱,倒不如留些年。还是那句话,够你子孙后代吃穿不愁了。”
楚榆想到后世拍卖价动辄上亿的文物。
骆爷爷说得对,她不缺钱,既然这些都是好东西,那就留在手里吧。
骆爷爷能看出字帖不寻常,那对去世的老夫妻有眼力收藏字帖真迹,留下的拓碑能是假的?只是以骆爷爷的水平,看不出拓碑的年代,得去翻阅古籍才行。
“瞧着是宋朝之前的,等我去翻翻书,再给你确切答复。”
楚榆倒不急着知道,只是略有头疼,原先不在意,往家里一放,多看一眼都嫌碍事。
如今这废品摇身一变,成了价值连城的古董,她实在不知道该把东西放在哪里。
“骆爷爷,这些东西我该怎么保存?”
“倒没啥特别的,注意不要受潮,不要被虫蛀,不要淋雨。你这么说,我倒真担心你保存不好。”
骆爷爷怜惜古董,怕楚榆不上心,交代了不少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