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名录!
大宋将省试脱颖而出者称之为贡士,只有通过省试才能有资格参加殿试。
赵构想了解到的是参加殿试的人数,这样按照三成录取的比例才能预估最终进士的人数。
而参加殿试的名录也是他从旁了解这些举子们的途径,毕竟皇城司已经将大部分人的资料汇总好给到他。
“启禀官家,此次参加殿试的举子总计三百六十六人。基本各州府军监都有人进入,可谓是百花齐放。”礼部尚书刘大中说道。
一般来说,大宋每次殿试人数基本上都维持在三百多人。
按照仁宗制定的参加殿试即可成为进士的规矩,那么每三年便有三百多名新官员产生,平均每年便有一百多名进士,累计下来十年便是一千多人。
这个数字对于朝廷而言可谓是增加了一千多名官员,而其中真正能够发挥较大作用的寥寥无几。
并且这还单单只是进士科的进士人数,还不包括武举、诸科、制科和词科等等科类。
加上其他科的话人数至少翻上几倍。
科举造成如此多的冗官产生,这也是赵构所言取其中三成的根本之所在。
“嗯,按三成算约一百余人。既然如此,便按三甲一百人整为宜吧!”
赵构一番话基本上就把这次殿试取进士的人数定了下来。
殿试取三甲源于始于隋唐的科举考试制度,自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开始,殿试后便按照成绩分一甲、二甲、三甲三个等级,合称三甲。
每个等级的人数不固定,但一般来说一甲人数最少,一甲的第一名便是状元。
虽然赵构轻飘飘的一句话便砍掉了七成多的殿试举子,但对于眼下的大宋而言人才贵在于精而不在于多。
“臣谨遵圣谕!”
刘大中虽然也觉得官家大笔一挥砍得有些多,但万万不敢忤逆,也只能是顺水推舟。
也只能怪这期参加殿试的举子们运气不好吧。
赵构拿着刘大中呈上的参加殿试举子的名录,一个名字一个名字细细的看着。
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映入他的眼帘,不由得眉头一皱问道:“这秦熺可是秦桧公子?”
“啊,这,回禀官家,确实是秦相公子。”
刘大中此时头冒冷汗,没想到官家会看得如此之细。
腹诽道虽说现在秦桧已经被官家冷落不得势,但作为礼部也没有理由阻拦他的公子参加科举考试。
“刘卿不必惶恐,朕问问而已。如若有真材实料,考得上进士是他的本事。不过丞相之子参加殿试,这礼部上下可要一碗水端平。”
赵构虽然不太愿意看到秦桧之子参加殿试,但如若刻意打压难免对自己的声誉有些影响。
他只是担心考官和监试官会顺带人情,从而影响殿试的公平和公正。
“昔日太祖曾下诏:“自今举人凡关食禄之家, 委礼部具析以闻, 当令复试。”朕不要求官宦子弟复试,但必须要保证公平。寒窗苦读不容易,切莫伤了天下寒门子弟拳拳报国之心。”
赵构不忘将太祖当年的训示搬出来,也是希望以此警示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