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前几代皇帝殿试之时,有很多文科科举无望的士子,不惜走偏门的去参加武举科举。
其实只要勤加练习弓马,同时这些人在程文上本身就有一定优势,最终在武举考试之中也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
由此可见武举考试存在这很大的弊端,以致于选拔出来的人最终是无法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帅之才。
“王卿,这马步射和弓步射只能考核武举的武艺纯熟,而无法体现与实战之中。单凭以此方式似乎有失偏颇,恐怕难以选拔出来朝廷将来急需的领军之人。”赵构冷冷的说道。
这种源自唐朝的武举考试,沿袭到大宋历代君王都还是以这样的方式去选拔,或许都认为没有更好的办法。
“朕认为今后的武举科举考试应以贴近实战为主,可分武艺比试和指挥比试,不用去比试死板的弓马和兵书。更需要的是懂得融会贯通。韩卿于王卿可依据朕要求酌情给出方略,可为今后武举之范本。”
从赵构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对于这样比较死板甚至生搬硬套的武举方式较为抗拒,认为这样的方式选不出优秀人才。
“臣亦认为现今武举较为呆板,只是不知官家所言武艺比试与指挥比试是为何法?恳请官家明示!”
韩世忠毕竟是掌管军务的枢密使,官家的寥寥几语过于简单,造成众人对于赵构所言还是不太明白。
“弓马与刀枪器械可以动态方法进行考核。兵法考核可以指挥比试进行考核。”
“至于何为动态方法?朕举一例,考场可建许多土堆,土堆后用人举一靶,不按照次序而举靶,让应试者不知何处会出现靶位。应试者可步射或者马射,快速射箭而击靶,评分以射中靶子与靶心双重考核为准。”
赵构说的动态射靶,其实就是考验应试者的应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同时不按部就班的去应试。
这样一来,不仅考试的难度会增加不少,同时对于应试者的综合能力要求也会特别高。
“至于指挥比试,不是要求武举死记硬背兵法条文。而是给每人一队兵马,一队比拼一队,依照地形与天时等等仿照两军交战从而一较高下。”
赵构说的指挥比试就非常像后世的军事演习,以模拟的方式来考验武举的临场指挥能力和兵法运用能力。
并且指挥之兵都是临时征召,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这样对于武举的领兵统兵的能力要求同样非常高。
“官家圣明!如若能够以此方式考核武举,那么确实能够选拔出真正优秀的将帅之才。”
韩世忠听完赵构的话,心中不禁发自内心的赞叹。
作为曾经指挥千军万马多年的老将,什么样的方式能够选出什么样的武官,他自然一眼就能够非常清楚。
赵构的一席话确实点出了现在武举的弊端,如果按照此方式去选拔确实很难选拔出真正需要的人。
“既然如此,程文与武艺比拼都不需要比了。此次就临时按照朕之要求来比拼。动态弓马刀枪可以演武场改造一番便可比试,至于指挥比试可移至临安周边的山地进行。”
“今日预计来不及,王卿将规则方略整理出来,宣告诸位武举,让他们好好准备一番。明日再行比试!朕必定亲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