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李和家的分店也开到秀州了?”赵构一脸欣慰的说道。
这样的一家以炒货为主的铺子,无论是在当年的开封还是在现今的临安,都是大名鼎鼎的存在。
这类型的铺子可以说承载着大宋人的味蕾,更见证了大宋商业的发展。
《东京梦华录》中曾经有记载:“鸡头上市,则梁门里李和家最盛,中贵戚里,取索供卖。内中泛索,金合络绎。士庶买之,一裹十文,用小新荷叶包,糁以麝香,红小索儿系之。”
“鸡头”则指的是“鸡头菱”,它的种子就是大众所熟知的芡实。
李和家做为曾经在开封城久负盛名的炒货铺子,并没有因为靖康之变而沉沦。
反而在南渡之后不仅重新在临安立足,此时还因为其口碑和名气,在距离临安很近的秀州开了分店。
“店家,你这炒鸡头和炒栗子可与开封城之时味道相同?”赵构走上前去,细细的问道。
“一看大官人当年在开封就曾经吃过咱家的炒货,您一试便知。”
店家非常有自信的说道,说完递过来一粒炒好的栗子。
内侍高冬意欲走上前去想要先行试吃一下,被赵构委婉的拦住。
“嗯……”
“这味道确实和当年味道相同。”
赵构品尝着这家店的炒货,味蕾的记忆让他仿佛回到了那个青涩的年代。
那时的他虽然贵为亲王,却对于开封城的勾栏瓦舍和一草一木并不陌生。
“小人没有骗大官人吧,这些炒货和都是按照当年在开封时的技艺传承过来的。”店家见赵构如此认同,开心的说道。
“那怎么想到来秀州开分店?”赵构问道。
“我们东家说,临安一城难以满足李和家之雄心,故而先以临安周边州府开设分店。”
“哈哈!看来你们东家还挺有一番雄心壮志。临安城都满足不了他的胃口。”
赵构本身就非常希望看到大宋各地商业的繁荣,特别是像李和家这样有名气和口碑的店铺能够开枝散叶。
“这算什么,我们东家说过,官家在开封之时也吃过我们店的炒货。眼下革新变法,将来还要追随官家把店重新开到开封城去。”
店家转述着东家的话,虽然波澜不惊,却说得众人热血沸腾。
赵构此时也不禁暗暗称奇,就连普通的商人都有还都开封之志,何况自己呢!
“告诉你们东家,我们大家都相信在三五年之后,你们李和家必定能把店开到开封。不过千万别因为四处开店而降低了本味,这可是招牌和口碑之所在哦!”
赵构对于此次的秀州之行算是非常满意,从各个方面都体察到了革新变法给这里带来的不同,更看到民众对朝廷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