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斗胆一言,莫非是为海盐晒制一事?”刘锜小心翼翼的说道。
官家已经不是曾经那个对什么人都客客气气的官家了,伴君如伴虎,一言一行都需要谨小慎微才对。
“看来刘卿这一路大帅当得还算不错,民政之事也有兼顾。可知现下盐城海盐晒制可有起色?”
赵构见刘锜并不是一门心思的只关注军务,心中还是有些赞许,毕竟宣抚使名义上还是有兼顾民政之职,只不过各州府的知府知州对于民政和革新变法关注的更多。
“盐城自古就有海盐晒制技艺,只不过产量不大。臣听闻赵相着人从琼州请来工匠教授,眼下好像产量似乎有很大提升。”
刘锜见官家的言语中有鼓励自己关注民政之意,索性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一一告知。
毕竟每次从建康去楚州巡视军务,都要经过盐城,每每都要经过一片一片的盐田,自然对于自己也是感悟颇深。
原来盐城正是赵鼎提出海盐晒制的几个优良产地之一,另外便是临安附近的州府和福建以及琼州。
或许是皇城司以及地方官吏的奏疏之中数次提到盐城的海盐晒制,更讲到技艺改变而造成的产量提升,才使得盐城成为皇帝的江淮巡幸的重要一站。
“哦,刘卿有何了解?不妨细细道来。”
刘锜一句产量提升的话,不由得将赵构的兴趣大大的调动起来。
本来此次江淮巡幸有个很重要的内容便是验证革新变法的效果,而变法图强之中,海盐对于国库财政的提升又尤为重要。
正是因为盐务在财政中的地位,才能让赵构不惜兴师动众要去盐城一趟。
“臣刚接任江淮之时,每月都会前往楚州巡视,沿途自然会经过盐城。”
“起初两个月经过盐城之时,大部分盐田荒废,盐农似乎对于海盐晒制兴致不高。然而近几个月不仅盐农对于盐务热情高涨,盐田的产量带动的运输都是热火朝天。”刘锜说道。
“嗯,这时间似乎正好是革新变法实施之后,看来这海盐晒制还真是上苍之恩赐。”
赵构也不由得发出一阵感慨,眼下整个朝堂和国库都是异常艰难之时,盐务便是雪中送炭,极有可能会缓解国库的危机。
坐拥这祖宗开疆拓土保全的疆域,如果不能因地制宜的承袭和经营好这份基业,实在是愧对祖宗。
“臣估摸着也正是变法实施之后,看来赵相这速度还真是快!海盐晒制之事当初赵相也有文书转达,臣自然一力支持,不敢怠慢!”
刘锜一边说着,还不忘在官家面前夸赞一下赵鼎。
对于他而言,眼下朝堂上下一心就是为了图强继而北伐一统,自然是要君臣和睦才能达成这一目标。
“刘卿果然不负朕之所望,军务虽然是头等大事,身为宣抚使一定要兼顾地方民政。革新变法方能国富民强,国富方能强兵。这个道理自然都要明白才好!”赵构说道。
“臣承蒙官家错爱,宣抚江淮,自然是军务和政事都会关注,不敢有失偏颇!”
“好好好!既然如此,刘卿安排下去,朕近日去盐城巡幸一番!微服私访即可,不必惊扰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