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专行?
赵构显然是不会在此时独断专行。
他非常清楚自己御驾亲征的目的,不过是为了给大军一个坚定的决心而已。
但如若自己过多干预军务,甚至凌驾于统兵将帅之上刚愎自用,那么北伐必定是无功而返。
大宋历代君王的教训非常深刻,他现在要做的便是多听多思,而不是轻易的以个人想法去做决定。
“臣以为可行,只不过京兆需要防御得住,能够有效拖垮西夏军马。另细节如何实施,还需与李显忠等商议!”
韩世忠此时说出了自己内心最为真实的想法。
反击西夏,甚至是灭夏之战,前提便是要看虞允文能拖多久。
并且还要看李显忠带兵后杀入西夏后的统兵方略,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此时神武军作为预备之军,完全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李显忠较之于韩世忠,同样对于西夏非常熟悉。
知己知彼,则百战百胜。韩世忠也认定到了神武军和李显忠出场的时候了。
李显忠原本就是出身大宋将门,十七岁时即随其父李永奇进入大宋军中。
但随着金人攻陷延安,李显忠和他的父亲李永奇一同做了金人的俘虏。
只不过当时伪齐国主刘豫素闻李显忠英勇果敢,将来必有大作为,因此希望李显忠能为自己所用。
继而李显忠父子便假意归降伪齐。
后来李显忠借机会在同州兵败金国元帅撒里曷,正准备借此归宋之时却又出现了变故。
当时正值宋金两国暂时停战,准备议和之时,大宋自然无法接纳李显忠。
李显忠见到归宋无望,并且金军已经完全阻断其归路,所以最终不得不投奔西夏。
在西夏那段时日,李显忠也是大显身手,协助西夏平定叛乱。
因此得到西夏国主的器重,并且委以重任。
只不过李显忠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归宋的决心。
李显忠流离于三国间十有余年,终于在绍兴九年春夏之际,率部六百余兵自西夏而归宋。
正是其一直有归宋的决心,让整个大宋朝堂对其忠心非常钦佩,随之被赵构赐名显忠。
“臣李显忠拜见官家,见过韩枢相!”
正当赵构和韩世忠商议之时,李显忠被高冬叫了过来。
整个北伐大战,神武军作为中路岳飞的预备之军,本就是想要好钢用在刀刃上。
奈何岳飞实在是太过于神勇,连下洛阳和开封都没有太过于耗费便拿了下来。
这一段时日着实让李显忠在一旁干着急,大战之时无战可打或许对于统兵将帅而言是一种悲哀。
“朕瞧李卿一脸萎靡之状,可是战无可用之故?”
赵构见到李显忠有些怏怏不乐的感觉,心中非常清楚是闲出来的,因而故意调侃道。
这样的君臣关系在平时或许会有些可疑,但是在战时确实可以很好的缓解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