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魁做出的决定是凭借水军的优势主动打到河对岸去,给人营造一种逐鹿军团自恃实力强大,没有把幽州军放在眼里的感觉。
主动打过去然后再打败仗,这样就相对比较合理一些。
而关于如何解决士兵战败不会演变成溃败的问题,王魁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是——不解决。
为了尽可能的把戏做的像一点,普通的败退可能就不够了,必须是彻底的大败才行。
王魁的决定是直接把一支大军送掉,如此敌人不信也得信了。
当然,送掉的军队就很有讲究了。
王魁抽调了辽东属国、玄菟郡、乐浪郡的守军,以及几乎所有的武将到前线作战。
除了少数非常配合逐鹿军团的武将留了下来之外,其他的全部都到了海阳县执行这一次作战任务。
这些人如果不死,还需要他们费心的去甄别和重新整编,把他们一口气给送了反而简单省事儿。
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第一批十几万军队几乎就没有辽东军团自己的嫡系,全部都是从新占领的郡县拼凑出来的地方军。
逐鹿军团只负责集海军运送与后勤补给,其他所有的作战任务都由他们负责。
为了做戏做的像一点,这一战的主将依然由马腾和王魁挂帅。
他们在水军的掩护之下渡过封大水,在对岸建立了大营与幽州军对峙。
在幽州军中猛人是很多的,除了公孙瓒这种级别之外,各个郡县都有一些实力不错的基层武将。
面对着远道而来的辽东军,幽州军丝毫不慌。
两边在这一带的平原上打了几次野战,每一次都有近万人的死伤,一时间谁也奈何不了谁。
刘政和温恕他们在商议之后,决定把大军稍微往回撤一点,引诱辽东军不断前进。
现在的辽东军距离河岸太近,有逐鹿军团海军的保护,这么短的运粮通道非常安全。
而随着辽东军不断西进,距离封大水河岸越来越远,运粮通道的薄弱点就容易暴露出来。
而王魁就像是完全没有看穿这一点一样,你退一点我就进一点,不知不觉间辽东军的大营距离河岸已经有了十几二十里的距离。
这段距离已经足够骑兵发起好几次突击了。
温恕他们想要偷袭运粮通道,但是又觉得辽东军前进的过于大胆,以至于他们还在怀疑这是不是辽东军在将计就计,想要用粮食当诱打伏击战。
这几年来逐鹿军团在辽东这一带着实是打出了赫赫威名,因此温恕他们对辽东军的各种行为都非常谨慎,不敢轻易作出判断。
最后他们在连续好几天派了许多小股骑兵侦察之后,确定没有敌军的埋伏之后才下定决心。
原本的右北平都尉苏龙亲自带着三千精锐骑兵出发,把正在运粮的队伍抓了个正着。
不仅仅如此,此时还正有一批粮食从船上运到岸边没有运走。
苏龙把护送粮草的士兵冲散后,劫掠了一部分粮食补充军粮,同时把剩下堆积如山带不走的粮草全部焚烧一空。
这一战的胜利给了他们空前的信心,看来战无不胜的逐鹿军团也没有那么厉害嘛。
于是他们开始更加肆无忌惮的骚扰辽东军大营到河岸的粮道。
为了防止辽东军回头包抄己方的骑兵,幽州军在正面战场上大军压境,摆出了你只要敢支援我就敢进攻你大营的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