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别就是别行的正经,有离,入、出、合于人体表里之间的特点,加强了十二经脉的内外联系,更加强了十二经脉的脏腑在体腔深部的联系。十二经别多从四肢肘膝上下的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再浅出于体表上行头项部〈出〉,在头项部阳经经别和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经别合一相里的阳经经脉〈合〉,故有六合之称。
十五络脉,是经络系统重要组成部份!经络作为运行气血的通道,是以十二经脉为主。其“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将人体内外连贯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分经脉和络脉,经脉为: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络脉为:十五络脉、浮络、孙络。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共计十五条,称为十五络脉,分别以十五络所发出的腧穴命名。
十二经的别络均从本经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即阴经别走于阳经,阳经别走于阴经,加强了十二经中表口这两经的联系,沟通了表里两经的经气,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
任脉、督脉的别络以及脾之大络主要分布在头身部!任脉的别脉从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督脉的别脉从长强分出后散布于头,左右别走足太阳经,脾之大络从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胁,分别沟通了腹、背和全身经气。
十二经筋,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经筋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
十二经筋的循行分布均起始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十二经筋行于表体,不入内脏,有刚筋、柔筋之分。刚〈阳〉筋分布以项背和四肢外侧,以手足阳经经脉为主,柔〈阴〉经分布于胸腹和四肢内侧,以手足阴经经筋为主。足三阳经起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顺〈面〉,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结于角〈头〉,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内上行结于贲〈胸〉。
十二皮部,中医基础理论乡词!经络理论认为,人体十二经脉及其络脉按其循行路线在体表各有其相应区域,划分为十二部分,即为十二皮部。
十二皮部在表皮上的分布,要比十二经脉广泛,十二经脉以线条状形式分布,而十二皮部是以片状或条状形式分历的!
十二皮部依赖十二经脉及其运行的气血所濡养,十二皮部又保护了十二经脉及其脉络,也保护了整个躯体深部各种器官和脏腑。随时把来自于体外环境的各种信息传递给体内,并针对外界变化实行自身调节和适应的功能,起着卫外护内的作用。
修行者修炼到固本境时,奇经八脉、十二经、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体积便已经定型!黄宗此时无比的庆幸自己的修为境界尚未达到固本境,自身经脉尚未定型,理论上还有无限的塑造空间。
当然,贯通、扩宽、锤炼经脉也并非易事,更不是有充沛的精纯灵气便可!
每一次贯通、扩宽、锤炼经脉,都会给经脉带来损伤!轻者出现裂痕,重者经断脉裂,甚至爆体而亡。即使他一向注重锻体、体质堪比培元境的大修行者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