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大汉在汉武之后,也有了一个巨大变化。并成了大汉之后还能复国的根基所在。
而这根基,就是脱身与忠,德,孝!而后世司马家为何会被钉在耻辱柱上,最大的原因,也就是他们不遵守这些了。
司马懿把誓言当放屁,成济弑杀君王,大汉是依靠忠德孝三足来统治天下的,而这,也是为何是三分天下,没有一个势力统一的原因了。
曹操不讲德,屠城杀人,占人妻女,虽说他至死都是汉臣,但他却称王了,忠和德都不占,虽然占据天时,也统一不了,经常发生叛乱。
当然,曹操也是立寒门,但他死后丕和世家妥协了,弄了个九品中正制。以至于寒门崛起无望。
而什么又是九品中正制呢?
那纯粹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为维护士族,世家的利益而实行的一种推荐选拔政府官员的制度。
上有察举制(举孝廉),下则是科举制。不得不说,这九品中正制,从某一方面来说,也是一次将官吏推荐选拔权最后收归中央政府直接控制开了先河。
而它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呢?
中央政府在各州、郡设立中正官,负责选拔优秀人才到朝廷为官的工作;州设大中正,郡设小中正;中正官由当地有名望之人担任;中正官将本地区内的士人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品级,然后按照品级的高低推荐他们到政府做官。
这种做法,是在察举制上改进了,毕竟,真要是可以公公正正来做,确实可以做到世家子弟,能够人尽其才,那些隐居的大贤也不至于老死荒野。
但可惜了,它是曹丕和世家妥协的产物。
毕竟,推荐选拔官员的权力控制在中央政府设在地方上的中正官手里。
而中央政府设在州郡的大小中正官均是当地的世家大族,是地方豪强实力的代表。也正因为如此,官吏推荐选拔权未能真正地收回中央政府,反而是地方世家大族充分利用手中所控制的官吏推荐选拔权来发展扩充其势力,使九品中正制成为其操纵政权、发展权势的工具。
而且,既然是中正官,那你怎么着,也要有一个标准不是吗?但这个标准,缺也让老百姓们通通骂娘。
这些人做中正官,完全是利用九品中正制在划分人的品级时,中正官所依据的标准不是人的才能和学识的优劣,而是人的家庭出身及门第的高低。
这样,出身于世家大族、门第高贵之人均可获得上品,虽无才无识也可以凭品级得到高官。
出身于门第低下之人虽有真才实学也只能列入下品。就算做官,也只是一些不入流的小角色,远离中央。
当然,任何制度都是一样的,在一开始,这个选官制度开始时,对被品评之人的德行还是比较重视的,并未像后来那样发展成只重门第不重德才的弊病。
但正因为如此,它的弊端,也就会越大,以至于弄成了后世一种说法。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