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测试,蓝天操纵心愿号已经算是得心应手,驾轻就熟了。随着指令的下达,心愿号底部升腾起一股淡蓝色火焰,快速的朝着外太空飞去。
算上加减速的时间,心愿号大概花了两个小时时间来到了距离海王星十万公里的地方。调整到合适的速度以及轨道之后,心愿号打开了船舱,十四颗人造卫星被释放了出来。
这些卫星都携带了燃料,将这些卫星释放出来之后,这些卫星将在自身动力的作用下,这十四颗人造卫星会自动到达各自的海卫轨道上空。
从现在开始,可以说是基本上覆盖了整个海王星及其卫星系统。当然,一开始由于人造卫星数量不足的缘故,这个覆盖只是大概覆盖。在日后,蓝天会发射出更多的人造卫星来完成这项工程。
完成了任务,蓝天操纵着心愿号飞船接近了海卫一。
这次起飞,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收集氘、氚、氦等聚变原料。经过两年的消耗,蓝天所剩余的聚变燃料已经不多了,虽然海王星也可以采集,但量并不是很丰富,所以蓝天想到海卫一上去看看能不能收集更多的聚变燃料。
而海卫一也是海王星十四个卫星系统中最大的一颗卫星,并且它的轨道是太阳系中大卫星的轨道里最特殊的,它的环绕轨道是逆行的,而且它距离海王星也非常近,体积又是最大的,所以蓝天选择海卫一作为第一个对象。
蓝天小心翼翼的操纵着心愿号飞船,在海卫一上层大气的边缘停了下来。
蓝天谨慎的做着分析,良久才选择了一个地方,悄悄的飞了进去。
蓝天随时随刻在做着观测,以便跟随着海卫一大气的流动调整自己的运行轨迹,这样可以将危险性降到最低。
过了一会儿,心愿号外壳上打开了几个缺口,几台大型抽气机开始工作,立刻,有大量的海卫一气体被抽了进来,然后,在心愿号内部,经过一系列的分离,净化等手续,有用的元素被收集起来,没有用处的元素则被排出船外。
虽然海卫一的大气主要由氮元素构成,但蓝天猜想,海卫一上也一定存在大量的氢元素,但是蓝天主要收集的却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还有氦三,这几样东西的含量应该就少了许多。
但就算如此,其含量也比地球或者海王星上多了不知道多少倍,蓝天惬意的遨游在海卫一大气之中,干起了“拾荒者”的工作。当然,只限于表层大气,里面,蓝天是不敢去的,那里太危险了。
足足过了十天时间,蓝天才收集到了足够的原料,然后蓝天操纵着心愿号离开了海卫一,朝着海王星回归而来。
“继续制造卫星,为整个海王星系统,甚至整个太阳系做上信号覆盖,然后开始钛锆采集计划!”
“天苑四,等着我!我很快就要来了!”
有了“排”级核聚变动力飞船心愿号之后,蓝天才真正体会到技术进步给自己带来的便利。心愿号初始设计的时候,便是按照星际空间及近地空间两用型来设计的,这样一来,不管是发射卫星,还是在星体之间做物资运输,都比以前要方便快捷了几十倍不止。
至少,用心愿号来发射十四颗环海卫的人造卫星,就为蓝天节省下了制造十四枚运载火箭所需消耗的巨量物资。
打定了为整个海王星系统做上信号覆盖的主意之后,蓝天便加大了制造卫星的速度。现在的蓝天,已经完成了基础的积累,除了钛和锆两种元素比较稀缺之外,海王星上,一共九十三个基地无时无刻不在产出巨量的物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了这些物资来源,蓝天已经可以开始安心进行新技术的开发了。
无数的机器人在穿梭忙碌,只要能源足够,它们永远不会感到疲倦,也不会要求休息。在这些高效的建筑工人辛勤的劳动之下,一颗颗的卫星被制造了出来,而心愿号则负责将这些卫星运送到合适的位置。
钛锆采集计划已经正式开始。蓝天所制造的这些卫星,除了拥有基本的通讯功能之外,还兼任了搜寻钛锆这两种元素的功能。
蓝天为这些卫星添加了极度敏感的元素分析仪器,蓝天相信,只要这两种元素在海卫系统存在,就一定会被自己找到。
心愿号用了足足三个月的时间,才将这将近八十颗卫星一一送上了十四个海卫轨道。至此,整个海王星系统已经完全被蓝天做上了信号覆盖,只要在海王星系统之内,只要不进入星体内部,不论心愿号在哪,都可以和蓝天联系上。
整个海王星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十四颗卫星,蓝天驻扎在海王星,指挥着心愿号展开了一段曲折的路程,一一造访它们。
可是结果让蓝天失望了。仿佛是冥冥之中的神灵创造海王星系统的时候,独独忘记了添加钛和锆两种元素,蓝天搜索遍了整个海王星系统,都没有找到这两种元素的踪影。
其实,也不能说一点都没有找到,可是找到的那一点完全没有开采的价值,储量又低,开采又困难,找到了等于没找到。在搜寻工作持续了三个月之后,蓝天十分明智的放弃了这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