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大捷,全靠士卒效命,诸位拼死血战,方有今日之局面。”燕王朱棣已经很久没有这么高兴过了,黝黑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意,目光炯炯的看着帐下的十几个心腹爱将:“诸位都是有功的。”
“此次破敌,乃是王爷运筹帷幄料敌如神,故而能够攻克顽敌,末将等不敢居功。”
这些话确实是在拍朱棣的马屁,但他却非常的受用,因为这次大捷确实是因为朱棣临时调整战略部署,以围点打援的方式重创了朝廷的援军,故而取得辉煌大胜。
能够提前预判出对手的援军,并且清楚的知道援军的数量、方向甚至是行军路线,所有的这些细节全都彰显着朱棣卓越的军事天赋,就算是说一句“料敌如神”也不算夸张了。
“此战过后,局面焕然一新。”有了这场胜利,燕军的局面顿时就打开了,朱棣哈哈大笑着点了一个年轻将领的名字:“赵深——”
“末将在。”
“这一战当中,你能够当机立断摧阵破敌,功劳不小。着升武节将军,统领左军前锋营。”
这赵深原本只不过是前锋营的七品武官,一下子把他提拔成了五品的武节将军,并且统领前锋营,等于一下子跳了好几个级别。
骤然高升,赵深却没有丝毫诚惶诚恐感激涕零的样子,反而是做起了“自我批评”:“末将违反军令在先,不敢承王爷如此厚赏。”
在这次大战当中,赵深在没有接到明确命令的前提之下,直接越过自己的顶头上司,擅自率领几百个骑兵出战,严格的说起来这是违背军令的举动。但他能够敏锐的抓住战机,并且身先士卒亲自率队冲锋,首先撕破了敌人的防线。
“打仗就是打仗,容不得慢慢吞吞的等待命令,唯有胜利才是唯一的道理,你能够见机而动率先摧破敌阵,极大的鼓舞了全军的士气,该赏!”朱棣也是带兵打仗的行家,当然知道“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抓住机会一举成功”的道理,这个赵深胆大心细,不似那些老将们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显然就是年轻一辈将领当中的翘楚:“本王看你勇武剽悍,又深知战阵之法,所以才破格提拔。”
赵深高高挺起胸膛,整个人站的如同标枪一般笔直:“末将必为王爷一效死力。”
朱棣顺手解下了腰间的佩刀:“此刃乃本王贴身之物,名为破虏刀,今赏赐于你,倘使你能奋勇杀敌,假以时日必成一代名将!”
朱棣这个人最讲究的就是赏罚分明,重赏重罚就是他带兵的原则,破格越级提拔这个赵深其实也算不了什么。毕竟赵深只不过是一个区区的五品武节将军,和在座的这些燕王嫡系将领比起来,还差的很远,但朱棣将破虏刀赏赐给他,那就是另外一层含义了。
对于朱棣而言,这柄破虏刀极具象征意义。
想当年,在朱棣刚满二十岁的时候就北伐蒙古,在漫天风沙之中生擒了蒙古大将索林帖木儿,并且缴获了这把刀。
那一仗,是朱棣的成名之战,也是他最引以为傲的战绩。
现如今,朱棣却把破虏刀赏赐给了同样只有二十多岁的赵深,分明就是提拔重用之意。
这把刀,不仅仅只是一种赏赐和荣耀,还寄托着朱棣对赵深这个年轻将领的期望。
完全可以想象得到,一颗年轻的将星正在冉冉升起。
“好了,全军休整三日,你们都下去吧。”
“末将告退。”
十几个燕军大将退下之后,朱棣脸上的刚毅果断之色顿时一扫而空,满面疲惫的瘫坐在椅子上:“老二,你说说,这一仗咱们为何能够大胜?”
“自然是因为将士勇武,父王料敌如神……”
“此间只有你我父子二人,就不要说这样的奉承话了。”燕王朱棣遥望着账外无边的夜色,说的语重心长:“我军与南军苦战两个月,始终未有存进,难道说以前将士们就没有好好打?
难说我以前就不能料事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