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希泓做了半辈子官,还能听不出这句话的弦外之音?
“李公公的意思是……”
“哦,刚才忘记给羊大人说了。”就好像这真的是一件小事似的:“万岁爷知道了这个事情之后,龙颜大怒。已经把整顿锦衣卫的差事交给了我,还给了我一个差遣,叫做锦衣卫督事。其实督事不督事的也没什么打紧的,不过是为了办事方便而已。杨大人是安北卫这边的督事,我是锦衣卫那边的督事,其实咱们的差事都差不多,都是给万岁爷办事而已……”
出了这个事情,无论是为了平息舆论还是为了息事宁人,朝廷肯定会对锦衣卫加以整顿,但谁也没有想到,朱棣会委任一个太监去加强锦衣卫的监督管理。
只要仔细想想,这也是很正常的。
毕竟锦衣卫不是隶属于朝廷,而是正儿八经的“天子亲卫”,是直接向皇帝本人负责的,把监管的任务交给皇帝身边的太监而不是朝廷大臣,也是完全合理的事儿。
无论是李芳还是羊希泓,都没有意识到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这个事情本身,就开创了太监见惯厂卫的先河,拉开了阉党掌权的历史序幕。
“这督事的差事还真是千头万绪,我又久在万岁身边,还真不知道应该如何做起。”李芳的脸上全都是和善的笑容:“如何做好这监督监察之时,羊大人必然颇有心得,还望杨大人不吝赐教。”
你是安北卫的督事,我是锦衣卫的督事,其实都是同样的“工作性质”,顺便交流一下工作经验,完全就是一件最正常不过的事情。
“赐教可不敢当,不过是一愚之得而已。”羊希泓简简单单说了几句场面话,李芳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就好像是真的在探讨工作一般。
“羊大人指点,真是受益匪浅……”李芳呵呵的笑着:“万岁爷知道了王大人有伤在身,也是很重视的,还专门问起羊大人的家世,羊大人家里的公子应该年纪也不小了吧?”
羊希泓是官场上的老油条了,当李芳主动提起这个话题的时候,他就很敏锐的意识到了点什么,赶紧说道:“家中小犬已过而立之年,却仍是一事无成,连个功名都没有,真让我忧心啊……”
“杨大人怎么不给朝廷说说这事儿呢?咱不说什么内举不避亲的话了,就算是不能蒙个荫封,到鸡鸣山那边去读几年书总是可以的吧?”
只要是皇亲国戚或者是封疆大吏家里的子弟,大多可以通过荫恩的方式混个一官半职,不过这种纯粹依靠父辈功劳得来的官职,大多非常之低。因为封建时代可以世袭的只有爵位,官职却不可能世袭。按照正常的荫恩制度,就算是当朝的二品大员,自家的儿子能“荫恩”一个正八品的官职,就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至于说以后能不能升官,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羊希泓既不是开国元勋,也不是朝廷大员,更没有什么很高的爵位,他根本就没有得到“荫恩”在资格,但要是能让自己的儿子到鸡鸣山去读书的话,绝对比荫恩要实惠的多!
朱元璋把国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设了在鸡鸣山那边,只要能去国子监读书,三年之后就可以正式“毕业”,到时候就有了“吏部议叙”的资格……那就相当于的内部选拔制度。
一般情况下,通过“吏部议叙”提拔起来的官员,都会下派到地方去出任“同知”之类的副职,或者是留在京城做“事务官”。虽然官职通常都不会很高,但却是升官的“快车道”。
所以,只要是有些实力和人脉的人家,都会想方设法的让子弟到鸡鸣山那边去读书,只有那些真正没有实力没有人脉的穷书生,才是会“十年寒窗苦读”的“笨方法”!
这么好的机会,绝对非常非常实惠的啊。
既然李芳这么说了,肯定有这个能力。
至于说羊希泓如何报答李公公的这份“人情”……大家都是千年的老狐狸,还能不懂吗?
你羊希泓是安北卫这边的督事,只要你主动息事宁人,尽可能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李芳就有能够把这场天大的风波平息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