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雨水依旧在不停的下着,绵绵密密好像千万根细小的绣花针洒落人间,阵阵的落雨声和远处出来的雷声,仿佛天地之间唯一的背景音。
虽然展红英已经做出了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周正却始终没有开口,他只是呆呆的注视着窗外的风雨,似乎是在琢磨着应该怎么向展红英说起这个事情。
展红英没有任何催促他赶紧开口的意思,只是像个乖巧的孩子一样静静的等待着。
最炎热的季节已经过去了,秋风秋雨当中带着明显的凉意。
“红英妹子,你知道诸葛亮的故事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武侯,我当然知道了哦。”
“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这句话你也是知道的吧?”
“知道啊。”
“诸葛武侯一次又一次的北伐,但却从来没有成功过,你觉得这是诸葛武侯无能吗?”
诸葛卧龙无能?
就算诸葛亮再失败一百次,恐怕也不会有人会这么想。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仅仅只是占据了一隅之地的诸葛亮根本就不可能击败强大的曹魏,这根本就是不是诸葛亮无能的表现,而是恰恰相反。
“咱们和朱棣比起来,就好像当年诸葛武侯所面对的局面。”周正的语速很慢,讲话的声音也没有丝毫的雄浑壮烈,反而充满了谆谆教导式的语重心长,就好像正在给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讲述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以诸葛亮的实力,永远都不可能恢复一统天下,也永远都不可能重建汉室,以诸葛亮的精明和睿智,其实他早就知道了这个结果。”
展红英很清楚的知道,周正并不是在自比诸葛武侯,而是在拿诸葛亮举例子来更加生动的说明眼下的情形。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你觉得诸葛武侯为什么还要一次又一次徒劳的北伐呢?”
“小妹不知,还请周大哥指教。”
“不得已而为之啊,毕竟双方的实力相差太远了。”周正缓缓收回了望向窗外的眼神,目光炯炯的看着展红英:“如果诸葛亮不这么做,蜀汉的局面立刻就得崩溃。”
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是蜀汉的立国基础,如果失去了这个基础,蜀汉内部的各个派别就会分裂。
联系到眼下周正所面临的窘迫局面,展红英一下子就懂了,很是有种拨开云雾的豁然开朗:“我明白了,我终于明白了,明白了周大哥的深谋远虑,你之所以不愿意甩下万岁爷和王大人他们自己另立山头,就是为了团结咱们内部。”
“你总算是明白了,咱们的实力非常的弱小,只能尽可能的团结所有能够团结的人,而且每一次都要走的小心翼翼,连一点点的错误都不能犯。”
直到这个时候,展红英才终于明白了周正的良苦用心,他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种“愚忠”,而是迫不得已。
走一步看三步,每一步都要格外的小心,如同临深渊履薄冰般小心翼翼,连一点点的错误都不能犯。
看似周正已经打造出了一番局面,但这个局面来之不易,连一点点的容错率都没有,他绝对不能犯错。
这就是周正最大的难处。
“可是……万岁爷那边早就已经和咱们不是一路人了呀,他们也没有把咱们看做的自己人,一直都在提防着咱们,这终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总要想办法解决的呀。”
是啊,总要想办法解决的。
现如今周正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在勉强维持而已。
周正就是一个裱糊匠,只能尽可能的修修补补,尽可能的维持着和小朝廷那边的关系。
这种局面仅靠修修补补式的裱糊,也不过把最大的难题延后一些而已,并不能改变根本,最最尖锐的问题依旧存在。
“这个局面我是无法打破了,只能期待后来者……”说起“后来者”这三个字的时候,周正望向展红英的眼神就愈发的亲切起来:“这次洪灾来势汹汹,受灾的地方实在太多,我早已经焦头烂额疲于应付了,尤其是西主岛那边的灾情……回头你帮我去处理吧。岛上的那些酋长和土着头人,你要学会和他们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