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出击!首战即决战,此战不分先后,盾牌兵在前,其后依次是弓箭手、火枪营,骑兵负责大军两翼,防止敌人从两侧穿插。”朱棣下令道。
“遵令!”众将领领命而去。
敌人就在前方等着我们,那就来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不是愚蠢,而是自信。更何况,明军还有自己的杀手锏。
前方百里的温格兰,瓦剌首领马哈木正沉浸于喜悦之中。在他英明的领导下,瓦剌到目前为止不仅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反而使得明军疲于奔波。
据斥候回报,明军的行军速度已经缓慢了许多,而且手下的士卒没有刚进入草原时的谨慎和作战欲望,很明显他们的士气已经受到了影响。
至于后勤补给,明军现在无论是时间还是战线,都已经拉的很长。他们的补给只能通过运输,想要靠着缴获物资绝对不可能。
因为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马哈木早已坚壁清野。牧民本就流动放牧,不同于汉人的扎根土地,他们一年之中往往要换好几次牧场,从无固定牧场。
所以,当得知明朝震怒,准备集结大军攻打自己时,马哈木就已经下令属地范围的牧民全部北迁,尽量不留给明军任何可补充物资的机会。
这里有人可能会问,难道就不怕明军一直向北吗?
如果明军真的越过饮马河,一直向北,有很大可能或许会发现牧民,物资也能得到补充。不过这样一来正好中了马哈木下怀。
要知道物资主要还是依靠后勤补给,马哈木只要切断明军的补给线,茫茫草原他们何以生存?时间一长不发生兵变,也得饿死在草原大漠中。
不过显然明军也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并没有再次向北。现在的搜寻范围已经是他们所能做到的极致了。再往北的话则靠近老毛子地盘,以目前的交通靠脚来说,显然不现实。
而马哈木作为瓦剌的首领,自然也不能向北逃窜。那样一来,他将失去民心,抛下自己领土和子民的首领是不会得到草原勇士拥护的,鞑靼在明军离开后便可不费一兵一卒占领瓦剌土地,收编瓦剌牧民。
因此,马哈木才想到这样一个完美的计划,当然以他的脑子绝对想不到在鞑靼眼皮底下与明军决战,这其中不乏那个和尚的影子。
随着明军距温格兰越来越近,远远的已经能看到山脉。据斥候回报,山脚下确实发现大量瓦剌军,可见此地正是马哈木的藏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