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大雨已经停了,小雨时不时的淅淅沥沥依然在下。
明军再次启程,这次他们不再像之前那般有说有笑、队形散漫了。各将领的执行效率很高,明军士卒们武器在手,保持作战时的前中后三军依次前行。
周天正已经派出斥候向前探查,确保有敌情时能第一时间回报主帅。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唯有瓦剌的降俘让朱棣犯了难。
没有敌情的时候尚且好说,给他们一口吃的,跟着走就完了。这带回去可都是将士们的军功,生俘几万人当真不容易。
现在明军不确定接下来是否还有恶战,这几万人可就有些烫手了。派人看着吧,数万人上不了战场,影响明军作战实力。
不看更不行,逃跑都没事,就怕从内部给明军制造混乱,那样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乎,就有主将建议杀掉他们,这个建议听起来不人性,但却是一劳永逸的好办法。在这点上明朝并不是没有先例,以前的悍将常遇春就喜好杀降。
不过此建议引来多数将领的反对,这倒不是他们同情降俘或者有怜悯心,相反,战场上这些降俘可没少杀自己的兄弟,明军恨不得他们都去死。
而是战场上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杀降。因为你一旦连降俘都杀,那么在以后的战争中就算敌方战败,侥幸活下来的士卒也会咬牙战斗,直至真正的全军无一人生还才可结束。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就算是投降也不会得到苟活,反而会被折磨,当作牲畜一般憋屈的被杀。与其这样,还不如拼死一搏,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了。
就算你是个狠角色,每次战争都抱着斩草除根的态度去,但杀降在大多数人看来也是不祥的征兆,按人的思想来说,就是在折损自己的气运。
殊不知常遇春杀降,不也英年早逝嘛。
现在这些降俘杀掉不行,带上又是累赘,放了更不可,前脚刚放,他们后脚就能被敌军收编,反过来再打自己。总之,本来是战功的降俘现在成了令朱棣头疼且无解的问题。
朱棣骑在战马上,他一直在思考着遇到敌军该如何作战。斥候已经回报两次,并未发现鞑靼大军。
朱棣不觉有些奇怪,难道是自己多疑了?不会的,如果单单是乃尔不花,他尚且迟疑鞑靼的举动。有姚广孝在身边,绝不会放他们轻易离去。
朱棣不觉向两边望去,一眼辽阔。他收回目光,不经意间瞥到了地上的马粪。
“停!”朱棣示意大军先停下,而后下马向着那摊马粪走去。朱权、平安等人见大军停下,也都来到朱棣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