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越是德昭帝为三公主准备的驸马人选,有意让四公主同离国皇子巫马玖和亲,如今,芳妃去求德昭帝为赵之越和四公主赐婚,德昭帝能允诺吗?
尚嬷嬷担心芳妃会触怒皇上。自从三皇子被圈禁,大皇子正位东宫之后,德昭帝的脾气变得愈加反复无常,
“嬷嬷,此事我一定会说动皇上,”芳妃心意坚决。为了女儿,她有什么可惧的!
只是,该如何说动德昭帝,确实要细细思量。芳妃想了想,对尚嬷嬷道:“安排一下,先让福华同赵之越相看,福华若是满意,我要见见赵之越。”
“娘娘,老奴去安排,只是在这宫里万一让圣上得知……”尚嬷嬷忍不住担忧。
芳妃想了想,“你去和小春子商量,把相看安排在宫外,福华从前也没少往宫外跑。”
“可是公主出宫,若是被有心人探知追究起来,总得有个由头?”尚嬷嬷提醒道。
芳妃思量着,像是想到什么,很快就有了主意:“听说宫外有家新开的铺子锦味轩卖鲜花饼,本宫还从未尝过……皇后娘娘的生辰也快到了,福华应当向皇后娘娘表表孝心!”
尚嬷嬷听了心里一喜,“娘娘放心,老奴这就去安排,保证万无一失!”
当初筹备锦味轩,忠叔挑选了三家铺子让顾锦行选择,顾锦行直接选了锦茗阁旁边的一间铺子,
锦茗阁的前身是茶楼,有上中下三层。只是茶楼的经营成本太高,每日喝茶的人数也有限,生意一直不太好,茶楼的东家才把底层茶楼转租。顾锦行正好要卖茶,就把底铺盘了下来,开了锦茗阁。
锦茗阁里先只是卖茶。后来,顾锦行见花茶生意实在太好,尤其受读书人追捧,不知何故,激发出了她心底的那抹文人情结。顾锦行便同茶楼东家商量,要把二楼和三楼一起盘下。
茶楼东家因自家生意不景气,锦茗阁的生意却红红火火,早已无心经营,就顺势把整栋铺子都转卖给了顾锦行。
于是,顾锦行把楼上按自己的想法重新修缮布局,与锦茗阁合为一体,还在二楼辟出一块空间,卖各种书籍。
读书人可以在二楼品茗读书,谈诗论道;三楼上设了雅间,做了隔音,既可会友,也可商谈重要事务。
翰林院赵之越的祖上是读书人,父亲也是读书人,只是赵家的祖上和父亲都同仕途无缘。
赵之越的祖父读了一辈子书,考了一辈子,最后勉强中了一个进士。祖父母去世后不久,赵之越的父亲也因痨病,不到三十就病逝。赵家三代单传,只留下孤儿寡母。
好在赵家的祖上留下了上百亩田产,赵之越的母亲是商户之女,嫁妆也丰厚,再加上外祖父家时不时的会帮衬补贴一些,因此赵之越和母亲、幼妹倒也过得衣食无忧。
赵母虽是商户之女,却打小跟着西席习字读书,受过良好的教育,性情温婉和善,知书明理,日日用心教养一双儿女,更是早早把赵之越送去书院里读书。
赵之越十五岁时,赵母在京城置下一处宅子,带着儿子和幼女迁居到京城,然后把儿子送进白鹿书院读书。
赵之越天资聪颖,读书用功,很快就被白鹿书院的山长诸葛长明看中,收为了弟子。
赵之越苦读数年,不负期望,科考一路夺魁,最后在殿试中因出色的文章策论,被德昭帝看中,钦点为状元,让他入了翰林院。
赵之越踌躇满志,神采飞扬。他中了状元后,京城世家高门中有适龄待嫁女儿的人家,都先后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只是后来不知怎么打探到德昭帝有意要把赵之越赐婚给三公主福云为驸马,才纷纷歇了心思。
赵之越站在宫门口,几番三次想着捏在手中的字条,思忖再三之后,还是去了锦茗阁。
换了衣装的小春子已经在锦茗阁的三楼定下了一间雅室。
四公主福华穿着一身寻常富家千金的衣裙,戴着幕篱,从一辆不起眼的马车上下来,在尚嬷嬷的陪同下进了锦茗阁,直接上了三楼。
没过多久,赵之越来到锦茗阁,也上了三楼。他按照字条上的提示,推开了一间雅室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