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宋夏立国以来,各世家起起落落,比如顾家、陆家;官场中人也更迭沉潜。
明家虽然不是超级世家,排名也不靠前,却是一直都屹立不到。这与明家自立国以来,一直独掌书肆营生不无关系。
数日后,顾锦行的第二份《京城小报》寄到京城。这一次,顾锦行在给明弦意的书信中,提出招几名有志于编书编报的书生,组建一支编辑团队。
《京城小报》每月出一期,同时编辑一些诸如《历届科考冲刺试卷》、《科考命题解析》、《科考三元文集》之类的科考应试类书籍。
顾锦行的这些意见对于明弦意来说,无异于一次思想上的冲击,要知道,像这样的想法,他从前简直是闻所未闻,
而《京城小报》在各地的热销,又让他对顾锦行有了一种更加莫名的信任。于是,对于顾锦行在信中提出的那些想法,明弦意一丝不苟地执行。
当然,明弦意也是交待他手下的管事们去执行。
至于在大半年之后,宋夏朝举国上下突然刮起一股科考应试风,而这股风潮让锦华书局的系列科考应试类书籍大为畅销,明氏和明家都跟着赚了不少银子,这都是后话了。
锦华书局招的小报童每人每月100文钱的底薪,每卖出一份小报增加一文钱,卖得越多,报童每月能得到的工钱就越多。
锦华书局甚至还为这些报童延请了西席,每日在统一的时辰教授他们识字、读书。
乃至于京城中的一些贫困人家都动了心,纷纷想要托各种关系把自家适龄的孩子送去锦华书局。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顾锦行带着木凤、木青一行人在泰州好吃好喝地玩了几日。
顾家三房主母陈氏的娘家就在泰州。
二十年前,陈家在泰州也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富户。而那时,顾家尚在世家之列,姻亲之间守望相助,顾之桓为官时,也没少拉扯陈家。
后来,顾之桓失去了官职,再加上顾家落魄,被从世家中除名,泰州的陈家也受牵连,没少被生意场上的竞争对手排挤打压、落井下石。
陈氏的兄长也是憨直、实在的性子。陈氏的父母过世,其长兄陈柏年继承了陈家之后,陈家也是一年不如一年。
顾锦行和顾家三房保持着联系。得知顾锦行要来泰州,陈氏就提前给自己的娘家兄长修书一封,嘱其好生款待顾锦行一行人。
陈柏年接到陈氏的书信后,提前让人打扫好房舍,迎接顾锦行一行人的到来。因此,顾锦行在泰州的几日,并未住客栈,而是住在了陈柏年的家中。
陈家的境况虽然大不如从前,胜在房宅还是宽敞够住。顾锦行在泰州的几日,陈家上上下下也招待得极为用心。
顾锦行是一个但凡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将心比心,有恩报恩的人,在离开泰州之前,她把卤味和鲜花饼的方子给了陈柏年。
陈家在泰州原本就有卤味店和点心坊。得到顾锦行给的卤味和鲜花饼的方子后,陈家感激涕零。
作为回报,陈柏年坚持要把陈家卤味店和点心坊的两成干股送给顾锦行。顾锦行倒也没有拒绝,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寻思着日后有了好的美食方子,同时也给陈家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