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吃饭,刘晓玲一边在想房间怎么布置。
卧室里各差一个衣柜,小厅这个要搬走,那就还差一个。
碗柜也要有一个,再就是房间差三台吊扇。
还差一个水缸,万一停水了还可以用。
其他的,好像还是差柜子,放点茶叶、豆粉、花生米等杂物的……
吃完了,端着盘子出门,就看见邻居一位三十来岁的女子正在洗碗。
看见刘晓军的房子里出来一个大姑娘,那女子看着刘晓玲点了下头。
“你好,我是小军的大姐刘晓玲。”刘晓玲道。
“哦,晓军的大姐啊。我们经常听晓军摆(谈)你。”听说是晓军的大姐,那女子突然就热情起来。
要说晓军年纪小,刚来学校的时候,隔壁的郑美华一家对他帮助许多。郑美华老公卢晓波是学校的老师,她本人在一家油漆厂工作。不是生产油漆的厂,而是帮着刷油漆。业务不是很多,经常在家里休息。看晓军不会弄菜,还经常教他。
晓军便经常说他的大姐弄菜是如何好吃等等。
晓军也是有心眼的人,家里在渝都开餐馆的事他从来不说,只说自己父亲是个工人,妈在农村。
郑美华一边说晓军的事一边自然把对晓军的帮助顺口就带了出来。倒不是要人家大姐感谢啥的,只为了套近乎。
刘晓玲自然明白了郑美华是个啥性格,那时候大多数的人就是单纯,有点小心思也藏不住。
刘晓玲自然是非常感谢人家,顺便问了下郑美华家中人口,中午晚上好久吃饭这些。
刘晓玲收拾好就出门。出门前她也问了郑美华附近收购站的位置,这就直奔而去。
收购站也有碗柜和巴蜀人称的五斗橱,大衣柜却是没有。
刘晓玲又购买了一套陶瓷的碗碟,据说是民国时期的。刘晓玲也不认得,想来民国时期的不会太珍贵,晓军平常拿来吃饭这些也不怕打烂。
空间里的餐具对于现在来说,制作太过精致,拿不出来。
同样的,又添置了一套茶具,理由同上。
看了下时间,请了在废品收购站耍得无聊的力工,推着板车把碗柜、五斗橱送到了学校。
郑美华看见刘晓玲买了东西回来,出了门帮她。
“郑姐,你不用帮忙。东西重,我请大哥帮我搬进去。”
大哥就是旁边站着的力工。
先就是说好了的,又不用上楼梯,何况这小老师还那么尊重自己叫大哥。力工站过来,把粗麻绳在柜子上东一绕西一绕,就把碗柜提溜起来。
刘晓玲在门口指了下位置,便让开道路来到五斗橱这里。
看力工进去了,刘晓玲急忙打开五斗橱一个抽屉,从里面拿出肉和菜放在水槽里面。又把在收购站买的餐具和茶具小心拿出来。
这时候力工出来了,在一边等刘晓玲把东西捡好,又用绳子把五斗橱捆好,背进屋子里面。
请力工把小厅里的衣柜挪进晓军的卧室,三个人把五斗橱和碗柜在小厅里摆好,刘晓玲把力钱给了。
来到水槽边,刘晓玲开始清洗餐具和茶具,郑美华在一边看着不敢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