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这顿饭,刘晓玲弄了这条鱼和几样小菜就没有再弄啥猪肉这些。
鲶鱼是后世“球溪鲶鱼”的做法,用了很多的大蒜。
这时渝都这边很少有人见过独蒜,陈萍跟马丽华很是为这独蒜惊奇。
五六斤的鲶鱼吃起来有点腻人。但是球溪鲶鱼的做法,恰恰让人不觉得腻。
吃了饭,也没有哪个同学说拿点钱给刘晓玲,陈萍和马丽华心头略定。
不过这顿饭的效果还是很明显,起码陈萍跟马丽华不是早早就休息,而是先和大家聊上一阵。
这里靠近厂里自己的码头,最初储存物资的库房都建在这一边。所以刘晓玲上班的库房距离她住的地方不远。
跟刘晓玲搭档的库管员叫杨国珍,三十来岁。老公朱小平是部队转业干部,现在是厂武装部的副职。
杨国珍文化水平偏低,耐心不好,对于库管这工作来说并不合适。但那时的人做事比较负责,杨国珍也是耐着性子在干这事。
相比较其他的库管员跟大学生的关系,她和刘晓玲之间还算融洽。
这不,第二天一早,刘晓玲就把昨天晚上预留的一土碗鱼给杨国珍端了过去。
“哎呀,小刘啊,你太客气了。”杨国珍也很意外。
看现在还没啥事,刘晓玲就让杨国珍先把鱼肉拿回家用冷水镇起。
气温虽然有点高,但放到中午应该没事。但是吧让她先拿回家,这话透着关心与热络。杨国珍看早上还没开始忙,找了张破牛皮纸把碗盖住了就朝家里走。
刘晓玲开始翻面前的出入库清单。
入库清单是一份,出库的又是一份。遇到忙的时间,同时有入库和出库的,就要来回在两个清单上做记录。
对于不熟悉材料编号规则的人来说,在清单上找对应的物资还真是不容易。毕竟每样都是厚厚的几大本。
大多数时间都是领材料的人都站在材料堆面前了,库管员还没找到记录在哪里。
领材料的人着急,本来翻账本就心焦,再被催促的库管员能有好脾气才怪。
等杨国珍回来了,刘晓玲就跟她聊天,慢慢就把话题转到出入库的登记上面。
杨国珍那是吐槽不断。
“杨姐,既然找起来这么麻烦,为啥不改下?”
“这个怎么改,表格都是固定印好了的。”
“你看这个样子改一下要得不?”刘晓玲开始给杨国珍说她的想法。
表格是固定的,肯定改不了。
但是可以多用几个本子来记账。
“杨姐,拼音字母会吗?”
“会啊。”
刘晓玲的意思就是拿一本清单记录前几位拼音声母的物资,第二本接着记录后面几位声母的物资。总共用四到五本记录本来记入库账。
下次有人来领材料,按照物资的叫法,直接就翻对应声母那一本就简单得多。
杨国珍越听眼睛越亮。
照刘晓玲的办法,看起来多了几本入库账,也不过多了找对应账本的时间,工作起来却是简单了许多。